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淚珠與珍珠》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初中散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淚珠與珍珠 琦 君 我讀高一時的英文課本,是奧爾珂德的《小婦人》,讀到其中 馬區(qū) 夫人對女兒們說的兩句話: 眼因流多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jīng)憂患而愈益溫厚。 全班同學(xué)都讀了 淚珠與珍珠



  我讀高一時的英文課本,是奧爾珂德的《小婦人》,讀到其中馬區(qū)夫人對女兒們說的兩句話:

眼因流多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jīng)憂患而愈益溫厚。

全班同學(xué)都讀了又讀,感到有無限啟示。其實,我們那時的少女情懷,并未能體會什么憂患,只是喜愛文學(xué)句子本身的美。
  又有一次,讀謝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賞

雨后的青山,好像淚洗過的良心

。覺得她的比喻實在清新鮮活。記得國文老師還特別解說:

雨后的青山是有顏色,有形象性的,而良心是摸不著、看不見的,聰明的作者,卻拿抽象的良心,來比擬具象的青山,真是妙極了。經(jīng)老師一點醒,我們就盡量在詩詞中找具象與抽象對比的例子,覺得非常有趣,也覺得在作文的描寫方面,多了一層領(lǐng)悟。
  不知愁的少女,總是寫淚與愁的詩。看到白居易新樂府中的詩句

莫染紅素絲,徒夸好顏色。我有雙淚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烘爐火,炎氣徒相逼。

大家都喜歡得顛來倒去地背。老師說:

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巧妙,卻不及杜甫的四句詩,既寫實,卻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

莫自使淚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總無情。
’”
  他又問我們:

眼淚是滾滾而下的,怎么會橫流呢?

我搶先地回答:

因為老人的臉上布滿皺紋,所以淚水就沿著皺紋橫流起來
……”
大家聽了都笑,老師也頷首微笑說:

你懂得就好。但多少人能體會老淚橫流的悲傷呢?

  人生必于憂患備嘗之余,才能體會杜老

眼枯見骨

的哀痛。如今海峽兩岸政策開放,在返鄉(xiāng)探親熱潮中,能得骨肉團聚,相擁而哭,任老淚橫流,一抒數(shù)十闊別的郁結(jié),已算萬幸?峙赂鼈牡氖羌覉@荒蕪,廬墓難尋,鄉(xiāng)鄰們一個個塵滿面,鬢如霜。那才要嘆

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

。這也就是探親文學(xué)中,為何有那么多眼淚吧!
  說起

眼枯

,一半也是老人的生理現(xiàn)象,一向自詡

男兒有淚不輕彈

的外子,現(xiàn)在也得向眼科醫(yī)生那兒借助

人造淚

以滋潤干燥的眼球。欲思老淚橫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
  記得兒子幼時,我常常要為他的冥頑不靈氣而掉眼淚,兒子還奇怪地問:

媽媽,你為什么哭呀?

他爸爸說:

媽媽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進她眼睛里,一定要用淚水把沙子沖出來。

孩子傻楞楞地摸摸我滿是淚痕的臉,他那里知道,他就是那一粒沙子呢?
  想想自己幼時的淘氣搗蛋,,有何嘗不是母親眼中催淚的沙子呢?
  沙子進入眼睛,非要淚水才能把它沖洗出來,難怪奧爾珂德說
"
眼因流多淚水而愈益清明
"
了。
  記得有兩句詩說:

玫瑰花瓣上顫抖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淚嗎?

想象得真美。然而我還記得阿拉伯詩人所編的故事:

天使的眼淚,落入正在張殼賞月的牡蠣體內(nèi),變成一粒珍珠。

其實是牡蠣為了努力排除體內(nèi)的沙子,分泌液體,將沙子包圍起來,反而形成一粒圓潤的珍珠。可見生命在奮斗過程中,是多么艱苦!這一粒珍珠,又未始不是牡蠣的淚珠呢?
  最近聽一位畫家介紹嶺南畫派的一張名畫,是一尊流淚的觀音,坐在深山巖石上。他解說因慈悲的觀音,愿為世人負擔(dān)所有的痛苦與罪孽,所以她一直流著眼淚。
  眼淚不為一己的悲痛而為蕓蕓眾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淚。
  基督徒在虔誠祈禱時,想到耶穌為背負人間罪惡,釘在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情景,信徒們常常感激得涕淚交流。那時,他們滿懷感恩的心,是最純潔真摯的。這也就是奧爾珂德說的

因流多淚水而愈益清明

的境界吧!

作者簡介
琦君(
1918


)現(xiàn)、當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
14
歲就讀于教會中學(xué)。畢業(yè)于杭州之江大學(xué)中文系,師從詞學(xué)家夏承燾。
1949
赴臺灣,在司法部門工作了
26
,并任臺灣中國文化學(xué)院、中央大學(xué)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國。出版散文集、小說集及兒童文學(xué)作品
30
余種,內(nèi)有《煙愁》、《細紗燈》(獲中山文藝創(chuàng)作獎)、《三更有夢書當枕》、《桂花雨》、《細雨燈花落》、《讀書與生活》、《千里懷人月在峰》、《與我同車》、《留予他說夢痕》、《琦君寄小讀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傷》以及《琦君自選集》等。
問題:
  
1.
課文開始的幾個引文,含義是什么
?
引導(dǎo)學(xué)生進行討論。并思考這幾個引文之間的層次關(guān)系。
  馬區(qū)夫人
:“
眼因多流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jīng)憂患而愈益溫厚
”:
人隨著閱歷的增加會對人生有著更加深刻的體會。
  謝冰心
:“
雨后的青山,好像淚洗過的良心
”:“
雨后的青山是有顏色、有形象的,而良心是摸不著、看不見的。聰明的作者,卻拿抽象的良心,來比擬具象的青山,真是妙極了。

一個人應(yīng)當有著自己真實的人生體驗。并且越真誠越好。
  白居易
:“
莫染紅絲線,徒夸好顏色。我有雙淚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紅爐火,炎氣徒相逼。我有兩鬢霜,知君銷不得。

人生的痛苦只有自己才能感受最深。
  杜甫
:“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
刻骨銘心的痛楚是一個人經(jīng)歷磨難以后的收獲。
  關(guān)系
:
遞進關(guān)系。層層深入。
  
2.
文中作者對

眼淚

有哪些感觸
?
你怎么理解
?(
學(xué)生討論
)
  

人生必于憂患備嘗之余,才能體會杜老

眼枯見骨

的哀痛
”:
作者就是屬于憂患備嘗者之一,所以她的體會最深。
  

如今海峽兩岸政策開放,在返鄉(xiāng)探親熱潮中,能得骨肉團聚,相擁而哭,任老淚橫流,一抒數(shù)十闊別的郁結(jié),已算萬幸
”:
分而又合的喜悅之淚。由于海峽兩岸隔絕得太久,臺灣的作家們踏上大陸故土?xí)r在精神及思想感情等方面都產(chǎn)生了很大的變化,也是一種情感上的沖擊,因此引起作家們的思索。

我第一次到大陸
……
在我的精神上,帶來了莫大的沖擊。那不是由于海峽兩岸還沒有來往,在政治上仍處對立的緊張,也不是由于生活上社會制度全然不同所引起的沖突,而是在文化上同時感到又親切又遙遠、既熟悉又陌生的一種莫名的情緒,在民族血緣關(guān)系上無法否認、在社會現(xiàn)實上難以完全認同的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

(見杜國清《山河詩情》)隨著與大陸接觸的增多,他們逐漸擺脫了生疏感和隔閡感,產(chǎn)生了親切感和認同感。他們陶醉于祖國的壯麗山河和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之中,對大陸產(chǎn)生了一種特殊的感情。探親接通了中斷的血脈,使飄泊、流浪的靈魂找到了歸宿,使蘊積已久的鄉(xiāng)愁終于獲得了盡情宣泄。在此文中琦君也是抱著相同情感的。所以她寫出了回鄉(xiāng)所流的眼淚
:
一種相擁而哭的眼淚。
  恐怕更傷心的是家園荒蕪,廬墓難尋,鄉(xiāng)鄰們一個個塵滿面,鬢如霜。那才要嘆

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

。這也就是探親文學(xué)中,為何有那么多眼淚吧。相見時難,對于親人遭罹磨難的哀痛之淚。
  一向自詡

男兒有淚不輕彈

的外子,現(xiàn)在也得向眼科醫(yī)生那兒借助于

人造淚

以滋潤干燥的眼球。欲思老淚橫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親人相見,欲哭無淚的痛苦。
  記得兒子幼時,我常常為他的冥頑不靈氣得掉眼淚。兒子還奇怪地問
:“
媽媽,你為什么哭呀?

他爸爸說
:“
媽媽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進她眼睛里,一定要用淚水把它沖出來。

孩子傻愣愣地摸摸我滿是淚痕的臉,他哪里知道,他就是那一粒沙子呢。對于親情欲訴不能的眼淚。
  三、文末寫畫家的名畫,信徒之淚,各有什么深意
?(
學(xué)生討論
)
  一尊觀音,坐在深山巖石上因慈悲而一直流著眼淚。這是慈悲的淚,是高尚的淚

眼淚不為一己的悲痛而是為蕓蕓眾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淚。

  基督徒在虔誠祈禱時,
……
常常感激得涕淚交流。深懷感恩之心的最最純潔真摯的淚。淚的最高境界
──
也就是奧爾珂德說的
:“
眼因多流淚水而愈益清明

的淚。



  由于眼淚并非為一己而流,而是為仁愛而流,為大眾而流,為真誠而流。所以它有如珍珠一樣的寶貴。作者感悟了人生的崇高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476873.html

相關(guān)閱讀:《消失的故鄉(xiāng) 謝冕》閱讀
《讓土地休息一會兒》閱讀答案
《母愛:生而為一棵樹》閱讀答案
《螞蟻唱歌》閱讀
王苗苗《吟賞炊煙》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