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語段閱讀(13
分)
(甲)韓信受胯下之辱
淮陰屠中少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④耳。”眾辱之曰:“信能死⑤,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熟視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注】①淮陰:古地名,今江蘇淮陰市東南。 ②屠:屠宰市場。 ③信:韓信,以后成為劉邦的得力將領(lǐng)。 ④中情怯:內(nèi)心害怕。
⑤能死:舍得死。
(乙)韓信拜將
信數(shù)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shù)十人,信度何等已數(shù)言上①,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日:“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
”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上曰:“若所追者誰?
”何曰:“韓信也。”上復(fù)罵曰:“諸將亡者以十?dāng)?shù),公無所追;追信,詐也!
”何曰:“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可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②!
”上曰:“吾亦欲東③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上曰:“吾為公④以為將。”何曰:“雖為將,信必不留。”上曰:“以為大將。”何曰:“幸甚!
”于是上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shè)壇場,具禮,乃可耳。”上許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注】①上:指漢王劉邦 ②顧王策安所決耳:只看您作哪種抉擇了 ③東:向東進(jìn)軍,與項羽爭天下 ④為公:為了您,看在您的面上
11
.解釋文章中加點(diǎn)字的意思。(4
分)
(1
)若
雖長大
(2
)眾
辱之曰
(3
)于是信熟視
之
(4
)信度
何等已數(shù)言上
12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
分)
(1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2
)王必欲爭天下,非信無可與計事者。
13
.乙文中“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shè)壇場,具禮,乃可耳”這句話讓你聯(lián)想到了歷史上哪個類似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什么道理?(2
分)
14
.根據(jù)乙文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回答,韓信最終被劉邦以隆重的儀式拜為大將,其原因都有哪些?
(3
分)
參考答案:
11.
(1
)若:你
(2
)眾;當(dāng)眾 (3
)熟視:仔細(xì)地看 (4
)估計
12
.(1
)韓信你舍得死,(就用劍來)刺我;舍不得死,就從我的兩腿之間爬過去。(2
) (
大王您)
倘若要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沒有可與您圖謀大業(yè)的人了。
13
.如:想到了徐庶薦諸葛亮?xí)r勸劉備親自迎接,以致有后來三顧茅廬的佳話。要招徠人才必須禮賢下士。
14
.(1)
韓信自身具有“國士無雙”的真才實學(xué);(2)
蕭何極力舉薦;(3)
劉邦對人才的需求及其對蕭何的充分信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481527.html
相關(guān)閱讀:《鳴機(jī)夜課讀記》閱讀答案附譯文
《記承天寺夜游》《西湖游記?晚游六橋待月記》比較閱讀答案
《伯牙善鼓琴》閱讀答案
“優(yōu)孟,故楚之樂人也!遍喿x答案
愛蓮說 閱讀答案(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