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可以明智,英國思想家培根的這句話說明了歷史學習對人的成長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許多農村初中,歷史教學卻長久以來登不上大雅之堂,課時被擠占的現象時有發(fā)生。有的地方也不將歷史納入中考考試范圍,學校對語、數、外這些長線科目研究、探討有余,但對歷史卻愛理不理。這些都給初中歷史教師提出了許多新的挑戰(zhàn)與任務。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教學質量、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把龐雜久遠、枯燥無味的歷史呈現在學生面前,成了廣大歷史教師不得不重視的一個話題。
以筆者淺薄的教學經驗認為,看似龐雜的歷史,其實是知識內在的點、線、面交織而成的有機整體。在教學中,必須抓住教材中各知識點的聯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對孤立的歷史知識納入完整的學科體系之中,形成科學的知識網絡。這對心理還不夠成熟或知識面、分析能力都還有待進一步發(fā)展的初中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1、抓點。也就是知識點。大至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歷史事件,小至整個歷史事件的原因、時間、背景等。這一個個的點就是學生必須要掌握或了解的東西。如明清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問題,大致可以簡化為以下幾個知識點:1、對臺灣的統(tǒng)治的強化。2、對西藏的統(tǒng)治的加強。3、對新疆的管理。4、對西北及東北塞防的加強等。這樣,對多民族的國家政權的鞏固問題就有了完整而清淅的認識。
2、串線。“線”是有內在聯系的歷史事件構成的知識線索。通過串線,讓學生把中外古今的歷史事件實際做一個橫向和縱向的對比,從而強化學生的記憶,深化知識點學習。如把秦朝的皇帝、三公、郡縣,兩漢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杯酒釋兵權”和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清的廢丞相、八股取士、軍機處和文字獄,這些事件(點)都串起來,那么就構成了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建立、鞏固、加強的發(fā)展史。這對初中生來說,理解就不是一件很難的事了。
3、鋪面。“面”是歷史某一時期或階段的全部內容構成的知識整體,是一個橫向的全景圖。如對抗日戰(zhàn)爭的教學過程,通過九一八、七七事變,血戰(zhàn)臺兒莊、平型關大捷、蘇聯出兵中國東北、美國攻入日本本土等事件的學習,使學生對抗日戰(zhàn)爭的發(fā)展就有了一個全景式的認識。學生再不會把這階段的事件與其他事件相混為一談了,也能正確分析出這段國際國內矛盾等,從而做到中國史與世界史合而為一,事半功倍。
總之,通過抓點、串線與鋪面,學生系統(tǒng)地把握歷史知識結構 初三,才能比較輕松地掌握一個時期或階段的整體內容,進而捕捉歷史的階段性特征,解題時才能撒得開、收得攏,從而盡可能地提高課堂效率。
當然,要真正落實以上這此,需要教師熟煉靈活地運用教材,深入淺出地講解,有大量的工作要去做,但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再加上生動愉快的課堂教學和切實有效的課后鞏固,歷史教學將會是學生的樂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48498.html
相關閱讀:先秦思想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