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烈中學
許世聯(lián)
內容提要:
閱讀教學是語文課堂的主旋律,是提高學生分析、歸納、比較、質疑、鑒賞等語文能力的主要途徑。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往往以教材、教師為中心,而忽視學生的個性特點和發(fā)展需求,容易使部分學生討厭語文閱讀教學,不參與教學活動,造成閱讀能力欠缺和偏科的缺陷。本課題的實踐研究,旨在按照新“課程標準”理念,把閱讀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作用,通過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組織自主閱讀(自行選定學習目標,自主批注、摘記等)課文,小組討論、班集體交流個人學習收獲體會,教師適當引導點撥補充,并配以個性化的自評、互評來完成整個閱讀過程,以此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需要,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研究實踐來看,這項活動符合教改方向,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效率,提高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開啟學生的智慧靈光和審美情趣,從而培養(yǎng)出適合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
關鍵詞
:語文
個性化
閱讀教學
一、問題的提出
(一)當前語文教學呼喚個性化閱讀教學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常遇到這樣一些頭疼的問題:一是課堂上總有部分學生不參與閱讀教學活動。教師在講臺前滿腔激情、滔滔不絕地講課,下面卻有一些學生似聽非聽,心不在焉,有的甚至還偷偷做其它學科作業(yè)。責問之下,有的學生答“已經懂了,不必聽”;有的則以“聽不懂”、“不感興趣”為由搪塞。二是學習效果優(yōu)劣懸殊。即使認真聽課的學生,對文章的領會、鑒賞,回答的問題,也因千差萬別而不如人意。每次閱讀測驗,全班學生的成績更是“落差”巨大。全是智力因素嗎?偏偏有幾個數理化全優(yōu)的資優(yōu)生,就語文一門“遜色”。詢問其他語文教師,大家所遇略同?磥,部分學生不喜歡語文閱讀課,閱讀教學效率不高,是一個較普遍的問題。
問題的癥結在哪里呢?經冷靜反思,發(fā)現問題主要在教師,在閱讀教學方式。雖然我們現在經常講“以學生為中心”,但教學實際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制定、教學過程安排、問題設計、作業(yè)布置,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主要還是以教師、教材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始終還是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這種用比較統(tǒng)一的規(guī)范開展的閱讀教學,容易忽視價值的多元及學生個性的差異,壓抑了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了部分學生對有效信息的獲取,妨礙了部分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而語文教材內容的生動豐富,不同的學生因為各自的“文化語境”與“閱讀期待”不同,決定了他們對同一作品的閱讀會產生千差萬別的感受。因此,要解決問題,教師只有大膽嘗試,改變僵化的閱讀教學常規(guī),充分考慮學生個性差異,利用語文課文的有利因素,通過“個性化閱讀教學”,化消極為積極,創(chuàng)造一個師生、生生間“互相對話”的交互情境,才能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廣泛興趣,滿足極大多數學生成長發(fā)展需要,從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為未來社會培養(yǎng)出合格的人才。
(二)語文新課標要求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
世紀之交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確立了新的教學理念!渡虾J衅胀ㄖ行W課程方案》指出:“教師要通過教學策略的運用,引導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建構知識、積累經驗、豐富學習經歷,鼓勵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①《語文課程標準》中則強調:“要為學生營造主動、自主、生動活潑地學習語文的環(huán)境;要引導學生在多渠道的學習活動中,加強人際交流,提高語言感受、運用能力和思想水平”;②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現代文的能力:能把握文本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見解,有個人的體驗與發(fā)現”。③從以上條文可以看出,個性化教學是課程改革的方向,也是新課程標準的目標。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長及發(fā)展需求,營造學生主動學習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的閱讀習慣,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和義務。
(三)“因材施教”原則為個性化閱讀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
“因材施教”是古今中外普遍適用的教育原則。“因材施教”理論認為,學生的能力有大有小,能力的充分發(fā)揮有早有晚,能力的結構上也有差異,有的長于想象,有的長于記憶;等等。故我們應因學生能力的個別差異而教。師“因材施教”,生也應“因教而學”,還應允許學生“因材擇學”,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等特殊情況進行自由的發(fā)展。以上理論為本課題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
二、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內涵及其作用
1
、概念界定
“個性”,《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在一定的社會條件和教育影響下形成的一個人比較固定的特性”。在心理學上指的是“一個人區(qū)別于他人的語言和行為方式,是一種個人特質”。
“個性化閱讀教學”,就是指以全面提高學生素養(yǎng)為目標,以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因材施教為基本教學策略,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通過激發(fā)閱讀興趣,指導學生根據自身需要選定個人閱讀目標,選擇文章中自己喜歡的內容,用自己擅長的方法(如有的用摘記,有的用批注),循著自己的思路,去獲得自己獨有的感受和體驗,同時在小組、班集體交流和自評、互評、教師評等活動中完成的一種閱讀實踐過程;是以訓練培養(yǎng)學生“個體研讀”為重點,適應不同層次學生,能讓每個學生都樂于參與、有所獲得、有所發(fā)展的閱讀教學活動。
2
、作用
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吸引全體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到閱讀教學活動之中;能讓學生自主地選定個性化的閱讀教學目標,運用個性化的閱讀方法,在閱讀過程中得到個性化感悟;能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能力和符合學生本人個性的語文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認識鑒別能力以及善于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成績,發(fā)展學生健康的個性,以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對創(chuàng)新人才的需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488973.html
相關閱讀:《〈莊子〉故事兩則》課后練習答案
語文閱讀答題(秘籍、秘籍、技巧)公式
初中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的指導策略
初中現代文閱讀專題復習設計(共12課時)
中考現代文復習專題一:學會概括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