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是絕大多數(shù)動植物生存的前提,但植物的光反應機制并不清楚?茖W家通過對擬南芥的試驗,發(fā)現(xiàn)植物在暴露于光線之前已準備好了進行光合作用。在黑暗中,植物會生產和積累FHY3和FAR1,而它們將間接幫助細胞質中的光敏色素A進入細胞核。光敏色素A是光合作用中的首要蛋白質,可以感受光照,并啟動植物的生長、開花、趨光等各種過程。如果減少FHY3和FAR1,則進入細胞核的光敏色素A也會減少。
研究還指出,當細胞核中的光敏色素A積聚時,F(xiàn)HY3和FAR1會減少,這一反饋機制使細胞核中的光敏色素A不至于過多。
另外,科學家們注意到,F(xiàn)HY3和FAR1的氨基酸序列相似于一種轉位酶,后者是一種“跳躍基因”移位的結果,這種移位僅見于開花植物的基因組。這暗示了在開花植物進化早期,古轉位酶演變?yōu)檫@兩種蛋白質,幫助開花植物在地球上占據優(yōu)勢。項目負責人和主要執(zhí)行人都是中國科學家,他們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取得的這一成果,可能有助于農作物更好地適應光照環(huán)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493505.html
相關閱讀:2016年中考生物知識點復習:認識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