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國平
)
①
在中國歷史上,世界級的精神偉人屈指可數,玄奘是其中之一。玄奘不但是一位偉大的行者,信仰者,更是一位偉大的學者。在他身上,有著在一般中國學者身上少見的執(zhí)著求真的精神。去印度
之
前,他已遍訪國內高僧,詳細研究了漢傳佛教各派學說,發(fā)現(xiàn)它們各執(zhí)一詞,互相抵牾。用已有的漢譯佛經來檢驗,又發(fā)現(xiàn)它們譯文多模糊之處,不同譯本意思
大相徑庭
。因此,他才
“誓
游西方,以問所惑
”
,到佛教的發(fā)源地尋求原典。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求取和翻譯佛教經典。其中,取經用了
17
,翻譯用了
19
。他是一個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的人,有極其明確的目標,因而能夠不為任何誘惑所動。取經途中,常有國君挽留他定居,擔任宗教領袖,均被他堅辭;貒院螅铺谛蕾p其才學,力勸他歸俗,
“
共謀朝政
”
,
也
遭他婉謝。
②
超常的悟性加極端的認真,使玄奘在佛學上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他所翻譯的佛經,在量和質上皆空前絕后,直到
1300
多后的今天,仍無人能夠超越。他的佛學造詣由一件事可以看出,在印度時,戒日王舉行著名的曲女城大會,請他講大乘有寬宗學說,到會的數千人包括印度的高僧大德全都嘆服,無一人敢提出異議。經訪問學者身份成為外國本土文化首屈一指的大師,這在中國歷史上找不出第二個例子。
③
世界知道玄奘,則多半是因為《大唐西域記》,這本書其實是玄奘西行取經的副產品,僅用了一時間寫成,記述了所到各地的概況和見聞。西方考古學根據此書在新疆,印度等地發(fā)掘遺址,皆得到了證實,可見玄奘治學和嚴謹。這本書為印度保存了古代和七世紀
前
的歷史,如果沒有它,印度的歷史會是一片漆黑,人們甚至不知道佛陀是印度人。正因為如此,玄奘之名在印度家喻戶曉,而《大唐西域記》則成了學者們研究印度歷史必讀的經典。其實,不但在印度,而且在日本和亞洲其他一些國家,玄奘都是人們最熟悉和崇敬的極少數中國人之一。
④
我由此想到,這樣一位受到許多國家崇敬的中國人,今天在自己的國家還有多少人真正知道他?今天許多中國人只知道電視劇上那個娛樂化的唐僧,不知道歷史上真實的玄奘,懂得他的偉大的人就更少了。一個民族倘若不懂得尊敬自己歷史上的精神偉人,就不可能對世界文化做出新的貢獻,應該說,忘記玄奘是可恥的。
15.
文中作者所論證的主要觀點是什么?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的?請分別加以概括。(4
分)
16.
文章第二段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17
.如果把“到會的數千人包括印度的大德高僧全都嘆服,無一人敢
提出異議”中加點的“敢
”字去掉,好不好?為什么?(3
分)
18.
作者為什么說玄奘“
是一個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的人,有極其明確的目標,因而能夠不為任何誘惑所動
”? (4
分)
參考答案:
15.
(4
分)忘記玄奘是可恥的。三個方面:精神偉大(或“品行崇高,,精神執(zhí)著”);成就巨大;影響深遠(或“在印度、日本和其他一些亞洲國家,是人們最熟悉、崇敬的極少數中國人之一”)(每點1
分,計4
分)
16.
(4
分)
對比論證(2
分),突出玄奘的巨大成就和在世界上產生的影響。(2
分)
17.
(3
分)
不好(1
分)。“敢”字強調印度大德高僧們對玄奘嘆服的程度(1分),去掉就不足以凸現(xiàn)他在佛學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之大(1分)。
18.
(4
分)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求取和翻譯佛教經典。
(1
分)
其中,取經用了
17
,翻譯用了
19
。
(1
分)
取經途中,常有國君挽留他定居,擔任宗教領袖,均被他堅辭。
(1
分)
回國以后,唐太宗欣賞其才學,力勸他歸俗,
“
共謀朝政
”
,
也
遭他婉謝。
(1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494607.html
相關閱讀:《土地的誓言》中考鏈接《鄉(xiāng)村的泥土》閱讀答案
《聽戲 王國華》閱讀答案
欣賞夢想花朵之美麗《逐夢》閱讀答案
《雪花,春天的郵戳》閱讀答案
《五猖會》閱讀答案及考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