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6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4
分)
①置之其坐
坐:(
)
②遽契其舟
遽:(
)
③反
歸取之
反:(
)
④是
吾劍之所從墜
是:(
)
7
.下面的“之”字用法跟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2
分)
A.
反歸取之
B.
何不試之
以足
C.
是吾劍之
所從墜
D.
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8
.翻譯句子。(4
分)
①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②何不試之以足?
9
.
《鄭人買履》選自《韓非子》,你能再寫出兩個出自《韓非子》的寓言故事名字嗎?(2
分)
10
.請用文中原話回答下列問題(4
分)
《鄭人買履》中鄭人最可笑的“言”是:
《刻舟求劍》中楚人最可笑的“行”是:
11
.這兩則寓言故事共同包含了什么道理?(4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
、①同“座”,座位
②立即、匆忙
③同“返”,返回
④、指示代詞,這兒
2
、
C
3
、①從他刻記號的地方下水找劍。
②為什么不用腳試一試鞋的大小呢?
4
、守株待兔
自相矛盾
買櫝還珠
濫竽充數
扁鵲治病
郢書燕說
(寫出兩個即可)
5
、①寧信度,無自信也。
②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6
、諷刺那些因循守舊、固執(zhí)己見、不知變通、不懂的根據客觀實際采取靈活對策的人。
22
.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4
分)
而忘操之( 。
遂不得履( 。
遽契其舟( 。ā 。
23
.區(qū)別下列加點詞的不同意義。(共4
分)
(1
)先自度其足。ā 。
吾忘持度 。ā 。
(2
)至之市 。ā 。
而忘操之 。ā 。
24
.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共4
分)
(1
)寧信度,無自信也!
(2
)是吾劍之所從墜。
25
.這兩則寓言諷刺了什么樣的人?(2
分)
26
.乙文中那個楚國人能找到他的劍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2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9、
拿,攜帶
終于
立刻、馬上
刻
20、
動詞,量尺寸
名詞,量的尺寸
動詞,到,往,到……去
代詞,尺碼
21、
(1
)(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2
)這里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25
、諷刺了那些因循守舊、固執(zhí)己見,不知變通,不懂得根據客觀實際采取靈活對策的人。
26
、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于這種變化的需要。不懂得隨著形勢的變化而變更自己的觀念和方法,就不會獲得預期的效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494699.html
相關閱讀:“仲尼適楚,出于林中,見?僂者承蜩,猶掇之也。”閱讀答案
《物破自有時》閱讀答案
《蘇軾治西湖》閱讀答案及翻譯
閱讀《孟子?滕文公下》(附答案)
《莊子? 秋水》《莊子? 徐無鬼》比較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