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聲音的共鳴課外實驗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物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

【目的和要求】
  認識聲音的共振現(xiàn)象──共鳴的產生條件。

【儀器和器材】
  共振音叉(440赫茲音叉一對,其中一個音叉的叉股上另附金屬卡子,用來改變頻率),共鳴箱 初中數(shù)學,音叉槌,吊在線上的輕質小球。

【實驗】
  1.取下套在叉股上的金屬卡子,把兩音叉分別插在共鳴箱上,使兩共鳴箱的開口相對,彼此相距約50-75毫米,如圖1.56-1所示。敲擊其中一個音叉,幾秒鐘后,用手握住音叉的叉股,使它不再振動發(fā)聲。這時可以聽到另一個音叉在發(fā)聲。拿一個用線懸吊的輕質小球跟這個音叉的叉股接觸,輕質小球被彈開。表明這個音叉在振動! 2.在第一個音叉的叉股上套上金屬卡子,改變這個音叉的振動頻率,重做上述實驗,另一個音叉就不會振動發(fā)聲。
  說明產生共振的條件是兩個音叉的固有頻率相同。
【注意事項】
  1.音叉插在共鳴箱上插得越緊密,則共振現(xiàn)象越顯著。因此,實驗時要防止音叉與共鳴箱結合處松動。
  2.實驗前要反復校驗兩音叉的距離。距離過遠,則音響太弱。距離過近,則顯示的共鳴現(xiàn)象給留下的印象不深。

【參考】
 1.把音叉從共鳴箱上取下來,敲擊音叉,聲音很小。插入共鳴箱上,敲擊音叉,聲音就增大。這是由于箱內空氣的共鳴增大了音叉所發(fā)出的聲音強度。  2.用氣柱共鳴器演示空氣柱的共鳴現(xiàn)象。如圖1.56-2所示,一根直徑約3厘米,長100厘米的玻璃管豎直地夾持在支架上,下端用橡皮管與蓄水器連接,組成一個連通器,在玻璃管里盛水。提高蓄水器,使玻璃管里的水面接近管口。降低蓄水器,可增加玻璃管里空氣柱的長度。將振動著的音叉放在玻璃管口的正上方。慢慢降低蓄水器,當水面降到某一位置時(波長的1/4),就聽到很響亮的聲音(氣柱的第一個共鳴點);繼續(xù)降低蓄水器,當水面降到另一位置時(波長1/4的3倍),又會聽到一次響亮的聲音(比上次弱些)(氣柱的第二個共鳴點)。
  3.實驗方法1中如果沒有叉股上的金屬卡子,可在叉股上套一段橡皮管或貼上紙片、膠布,同樣能改變音叉的固有頻率! 4.用赫姆霍茲共鳴器演示:赫姆霍茲共鳴器是用黃銅鑄成的,內部是一個空腔,兩端有粗細兩個孔。粗孔是用來接收傳來的聲波,細孔供監(jiān)聽用。手握共鳴器,將小孔貼近耳邊,如圖1.56-3所示。如果聲音中有接近共鳴器固有頻率的聲音,共鳴器將共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49897.html

相關閱讀: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