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汕頭市
陳元方十一時,候袁公。袁公問曰:“賢
(選自《世說新語》)
1
.解釋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2
分)
(1
)賢
稱:
(2
)不知卿
法:
2
.文章劃線句沒有標點符號。請在需要加標點的地方用“|
“標出來。(2
分)
老 父 在 太 丘 強 行 綏 之 以 德 弱 者 撫 之 以 仁恣 其 所 安 久 而 益 敬。
3
.袁公兩次問陳元方。請你用自己的話把袁公兩次問話的主要意思說出來。(2
分)
4
.指出陳元方第二次答語的巧妙之處。(4
分)
參考答案:
1
.(1
)稱贊,贊許
(2
)效法
2
.老父在太丘 |
強者綏之以德 |
弱者撫之以仁 |
恣其所安 |
久而益敬。
(錯、漏、多1
處均扣1
分,扣完該小題分值為止)
3
.第一次問元方父親在太丘為官時是如何贏得稱贊的,第二次是問自己和元方父親究竟誰效法誰。
4
.借周公和孔子沒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親并不存在誰效法誰的問題,既尊重了袁公,又維護了父親的尊嚴,顧全了雙方的面子。
參考譯文:
陳元方十一歲時,有一次去拜會袁公(紹)。袁公問:“令尊在太丘縣認職時,遠近的人都稱贊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說:“家父在太丘時,對強者用恩德來安撫他,對弱者用仁慈去體恤他,放手讓他們安居樂業(yè),久而久之,大家就對他老人家越來越敬重。”袁公說:“我從前曾當過鄴縣縣令,正是這樣做的。不知是你的父親效仿我,還是我效法你的父親?”元方說:“周公、孔子生在兩個不同的時代,雖然相隔遙遠,但他們的做法卻是如出一轍,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500030.html
相關(guān)閱讀:《黠鼠》閱讀答案(附翻譯)
“介之推不言祿”閱讀答案
《誤認》閱讀答案
“王右軍詐熟眠”閱讀答案附翻譯
“宋清,長安西部藥市人也”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