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幾乎所有傳統(tǒng)習俗,如茶道、花道、書道、祭祀、陶瓷、織錦、古詩、古詞甚至文字等等,多少都受到古代中國的影響,和服也不例外。綜觀日本上古時代的粗布服裝,窄袖斜襟與古代中國穿著十分相似。但是,真正有文字記載,將中國服飾引進日本,并將之制度化,應該是從奈良時代開始。
奈良時代正值中國盛唐時期,日本派出大批學者、僧侶到中國學習。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藝術、律令制度都帶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時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耙路睢币(guī)定了禮服、朝服和制服,朝服包括冠帽按官職等級區(qū)分。制服是無官職的公務人員服裝,按行業(yè)分類。奈良時代服裝色彩較簡單。
到了平安時代(9世紀以后),由于受到當時國風影響,衣服色彩開始多樣化,衣袖也向?qū)挻蠓较虬l(fā)展。鐮倉時代,元朝統(tǒng)一中國,恐怕受元的影響,為了便于戰(zhàn)斗,服裝又回復素樸,寬袖又變回窄袖。在衣服上印上家紋,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紋,估計家紋數(shù)目超過二萬種。便服設計開始禮服化,是進入室町時代的特征。桃山時代(16世紀中葉),人們開始講究不同場所穿著不同服式,于是出現(xiàn)了參加婚宴、茶會時穿的“訪問裝”和參加各種慶典、成人節(jié)、宴會、相親時穿的“留袖裝”。江戶時代是日本服裝史上最繁盛時期,現(xiàn)今所看到的和服大都是延續(xù)了江戶時代服裝款式。
和服款式十分之多,婚、宴、喪、禮、春、夏、秋、冬各不相同。按和服花紋和質(zhì)地更有貴賤之分。今天,和服不僅是人們婚、宴、喪、禮時喜愛的服裝,和服及其飾物還成了布置室內(nèi)的裝飾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503432.html
相關閱讀:2001年公路水路交通行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