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
題。(
9
分)
詩人藝術家在這人世間,可具兩種態(tài)度:醉和醒。醒者張目人間,寄情世外,拿極客觀的胸襟“
漱滌萬物,牢籠百態(tài)”
,他的心像一面鏡子,照射到街市溝渠里面的污穢,卻同時也映著天光云影,麗日和風!世間的光明和黑暗,人心里的圣潔與罪惡,一體顯露,并無差等。所謂“
賦家之心,包括宇宙”
,人情物理,體會無遺。英國的莎士比亞、中國的司馬遷,都會留下“
一個世界”
給我們,使我們體味不盡。他們的“
世界”
雖是匠心的創(chuàng)造,卻都是具有真情實理,生香活色,與自然造化一般無二。
然而他們究竟是大詩人,詩人具有別才別趣,尤其具有別眼。包括宇宙的賦家之心反射出的仍是一個“
詩心”
所照臨的世界。這個世界盡管十分客觀,十分真實,十分清醒,終究蒙上了一層詩心的溫情和智慧的光輝,使我們讀者走進一個較現實更清朗更深厚的富于啟發(fā)性的世界。
所以詩人善醒,他能透徹人情物理,把握世界人生真境實相,散布著智慧,即由身心體驗所獲得的晶瑩的智慧。
但詩人更要能醉,能夢。由夢由醉,詩人方能暫脫世俗,超越凡近①深深地深深地墜入這世界人生的一層變化迷離、奧妙惝恍的境地!豆旁娛攀住房侦`迷亂,趣味無窮,讀之回顧躊躇,百端交集,茫茫宇宙,渺渺人生,“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無可表達的沉思、無可解答的疑問,令人愈體愈深,文藝的境界臨近到宗教境界。
這樣一個因體會之深而難以言傳的境地,已不是明白清醒的邏輯文體所能完全表達的。醉中語有醒時道不出的,詩人藝術家往往用象征(比興)手法才能傳神寫照。詩人于此憑虛構象,象乃生生不窮;聲調、色彩、景物,奔走筆端,推陳出新,迥異常境。戴叔倫說:“
詩家之境,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間。”
就是說藝境要與吾人具相當的距離,迷離惝恍,構成獨立自足,刊落②凡近的美的意象,才能象征那難以言傳的深心里的情和境。
所以最高的文藝表現,寧空毋實,寧醉毋醒。西洋最清醒的古典藝境,希臘雕刻,也要在圓渾的肉體上留有清癯而不十分充滿的境地,讓人們心中手中波動一絲相思和期待……
注釋:①凡近:才識平庸淺薄
②刊落:刪除
8.
下列說明詩人具有
“
別才別趣,尤其具有別眼
”
的一項是(
)(
3
分)
A.
詩人的心像一面鏡子,能把握世界人生真境實相,將人情物理體會無遺。
B.
詩人富有
“
詩心
”
,這使他們對世界的認識蒙上了一層溫情和智慧的光輝。
C.
詩人善用醒時道不出的醉中語,用象征(比興)的手法傳神寫照。
D.
詩人能產生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使文藝的境界臨近到宗教境界。
9.
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3
分)
A.
綜觀全文,作者更傾向于詩人須以
“
醉態(tài)
”
來表達心曲和營造意境。
B.
文中所講的
“
詩人
”“
藝術家
”“
賦家
”
,所指的不全一致;作者在這里主要分析詩人處世和寫詩的兩種不同的方法。
C.
作者主張真正的詩人,既要有透徹明了的人之情、物之理,洞悉人生真境實相的
“
醒態(tài)
”
,更要有超凡脫俗、刊落凡近的
“
醉
”
與
“
夢
”
態(tài)。
D.
“寧空毋實,寧醉毋醒”表達了作者對文藝最高境界的理解。藝術需要想象,需要
“
留白
”
和空間。
10.
第一段中
“
一個世界
”
指的是怎樣的世界?(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8.B
9.B
10.
答案:
是一個客觀的,既能反映世間的光明和黑暗,也表露人心圣潔與罪惡的世界。
是客觀、真實、清醒的與自然造化無異的世界。
是較現實更清朗更深厚的富于啟發(fā)性的世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504404.html
相關閱讀:《論握手》閱讀練習及答案
“人生在世,必須有自己堅守的底線”閱讀答案
底線 閱讀答案(江蘇揚州)
閱讀趙暢的《讀書如“熬粥”》附答案
記住回家的路 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