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道學(xué)①,高屐②大履,長袖闊帶,“綱常"
③之冠,“人倫"
④之衣,拾紙墨⑤之一二,竊唇吻之三四,自謂真仲尼之徒焉。時遇劉諧。劉諧者,聰明士,見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
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
劉諧曰:“怪得羲皇⑥以上圣人盡日燃紙燭⑦而行也?"
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⑧聞而善,曰:“斯言也,簡而當(dāng),約而有余,可以破疑網(wǎng)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蓋雖出于一時調(diào)笑之語,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
選自明·李贄《李溫陵集》)
[
注釋]
①道學(xué):指崇奉儒家學(xué)說的人。②屐(j
ī)
:木底有齒的鞋,此指鞋底。③綱常:指三綱五常,即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及仁、義禮、智、信。它是封建社會提倡的道德規(guī)范。④人倫:為人的倫理道德。⑤紙墨:指儒家著作。⑥羲皇:伏羲氏,傳說中的古帝。⑦紙燭:燈籠。⑧李生:作者李贄自稱。
[
文言知識]
詞類的活用。詞類的活用,古今漢語中均有,只不過古漢語中稍多罷了,F(xiàn)代漢語中“鐵了心"
的“鐵”,就是名詞活用為動詞。上文“敢呼仲尼而兄之”中的“兄”,是名詞作動詞用,“兄之”意為做他的兄長。又,上文“李生聞而善”中的“善”,本為形容詞,但在句子中要作動詞用,解釋為“認(rèn)為好"
。又,上文“可以破疑網(wǎng)而昭中天矣"
中的“昭”,本為形容詞,指明朗,在句子中要理解為“照亮”天空。詞類活用是指某些詞的詞性在句子中臨時活用為其他詞性。
[
思考與練習(xí)]
1
.解釋:①哂
②斯
③易
2
.翻譯:①竊唇吻之三四
②其人勃然作色而起
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
3
.解釋下列詞組與句子中的“徒"
:①自謂真仲尼之徒焉(
上文)
②徒勞無益
③家徒四壁
;④徒步當(dāng)車
4
.理解:“怪得羲皇以上圣人盡日燃紙燭而行也?
”是一個反問句,請用陳述句表示它的意思。
參考答案:中小學(xué)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1
.①譏笑②這③改變
2
.①偷來三四句孔子的語錄;②那人生氣地改變了臉色并站起來;③然而怎么知道他說得這么深刻。
3
.①門生②白白地③只胡④空的
4
.羲皇以上的圣人整天生活在黑暗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504475.html
相關(guān)閱讀:比較閱讀“齊威王和堯帝為使國家大治,分別采用了什么治國方法。
《東坡食湯餅 陸游》閱讀答案
《童趣》《閨房記樂》比較閱讀答案
《樂不思蜀》閱讀答案
“彭雪琴力崇儉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