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中學生學習中國歷史的幾點建議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初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中學時代是人生含苞待放的美好歲月,也是淵深我們學識內(nèi)涵的關(guān)鍵時刻。此學段若能盡覽人類歷史智慧的寶藏,飽吸人類優(yōu)秀文明的精髓,一定會拓寬我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人生閱歷,提升我們的心智修養(yǎng),并使我們受益終生。但遺憾的是老師經(jīng)常能看到一些孩子被眼前的利益所左右,認為歷史是過去的事情,與今天的現(xiàn)實生活和未來的生存發(fā)展關(guān)聯(lián)不大,盡管對歷史很感興趣,但卻不喜歡上歷史課,認為一些需要識記的時間概念史實,會浪費我們寶貴的學習時間和精力,甚至個別同學還輕學、厭學或棄學歷史。歷史果真沒有現(xiàn)實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嗎?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明發(fā)展進程,其中蘊含著多少聰明才智,積淀過多少經(jīng)驗教訓,這些曾滋養(yǎng)過前人也供今人吸納和借鑒,是前人留給我們后人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一旦擁有了它們,就可以豐厚我們的學識,彌深我們對祖國的情感,提升我們的人文素養(yǎng)。因此,對初中學段中國歷史的學習,我們不應該總是被動地為應付考試而單純地背誦記憶,而應該在積極主動地博采、探究歷史中,廣泛涉獵對我們現(xiàn)在、未來及終生發(fā)展有價值的歷史文化精華為己所用,進而感悟歷史的真諦,點醒、踐行自己未來的人生。
一、博采厚積,品味暢游歷史知識長河的快樂
歷史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由感知到積累并理解歷史的過程。如果人類歷史文明發(fā)展的進程是一條長河,那么中華文明就是長河中一股源遠流長永不間斷的涓涓溪流,她流淌著中華民族的崛起興衰、悲歡離合、失落榮辱、艱辛發(fā)展、智慧夢想……而所有這些對我們未來成長有用的歷史知識都可以通過我們的歷史課程、歷史教材、名勝古跡、文物遺存、媒體網(wǎng)絡以及歷史典籍等來廣泛涉獵、博采厚積,可為我們進一步感知歷史的本真做好積淀。而今天我們能有幸暢游于歷史知識的長河,從我國古代歷史的學習中,我們會為北京人能吃上燒熟的食物而激動不已,為商代人把文字刻寫在龜甲獸骨上而興奮莫名,為漢代人們第一次穿上薄如蟬翼的絲衣而快慰,為南朝祖沖之第一次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第七位數(shù)字而喜悅,為唐時開明盛世萬民歸一文化輝煌中外往來頻繁而驚嘆,更為明時鄭成功收復臺灣捍衛(wèi)祖國的統(tǒng)一而驕傲,為祖國古代文化藝術(shù)的累累碩果而自豪;從我國近現(xiàn)代歷史的學習中,我們也會因祖國的貧弱而被動挨打甚至簽訂喪權(quán)辱國的條約而羞愧,為近代先進的國人艱辛求索中國革命的道路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而喟嘆,更為共產(chǎn)黨人多次使中國革命轉(zhuǎn)危為安,使多難的祖國終于崛起復興而振奮。上述這些讓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感到心靈悸動的歷史信息,我們積累的越多,我們的人生就會越充實快樂智慧。
二、體驗親歷,品讀探究歷史本真的情趣
《論語》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對歷史的學習,我們擁有廣博的知識還不夠,更要靈活采用一些有效的學習途徑和方法,以此來幫助我們更好地品讀探究歷史本真的情趣。如“西安事變”一目,為更好地理解事變相關(guān)史實,我們可以按照歷史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史論等歷史要素來編演情景劇,同學們想象穿過“時空隧道”神入歷史情境,讓自己成為當時的張學良、楊虎城、蔣介石、周恩來等歷史人物,象演員進入角色一樣去體驗探究他們當時的心境,可以幫助我們感悟歷史的本真,夯實我們的歷史記憶。所以,課堂上老師為我們創(chuàng)設的一些討論、展示、游戲和講故事等活動,我們除了要積極參與,踴躍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展示學習收獲外,還要尊重他人的看法,分享他人的智慧,激發(fā)、拓展自己的思維。而下列“提綱挈領(lǐng),仔細研讀”、“織網(wǎng)串珠、梳理架構(gòu)”、“易思善疑、觀察聯(lián)系”等都是很好的歷史學習方法,只要我們在學習中能靈活運用,就能幫助我們把握歷史發(fā)展的總體脈絡、基本線索和歷史的學習要點等,并促進我們養(yǎng)成歸納綜合、勤思善疑的學習好品質(zhì)。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505866.html

相關(guān)閱讀:2016中考歷史復習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