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公元前255-251
,著名水利專家李冰在興建都江堰工程中發(fā)現(xiàn)了鹽鹵,隨即“
穿廣都鹽井”
揭開了中國井鹽開發(fā)史的序幕。李冰開鑿的廣都鹽井,是在當時打井取水的基礎上開鑿的大口淺井,這種鹽井因受技術限制,不會很深,而且井徑很大。大口淺井采鹵技術一直持續(xù)了1200
多。到了北宋時期,大英縣卓筒井鎮(zhèn)人發(fā)明了卓筒井采鹵技術后,才由小口深井逐漸替代大口淺井。北宋大文豪蘇軾在《蜀鹽說》中記載:“
自慶歷皇以來,蜀始創(chuàng)‘
卓筒’
。用圓刀鑿山如斗大,深者至數(shù)十丈則成泉自上”
。
卓筒井是手工制鹽的活化石,是直立粗大的竹筒以吸鹵的鹽井,“
鑿地植竹,為之卓筒井”
。卓筒并發(fā)明于北宋慶歷間,比西方早800
多。它的出現(xiàn)意味深長:不但表明了中國的井鹽開采技術從第一階段的大口徑淺井采鹵發(fā)展到了第二階段小口徑深井采鹵,其核心技術沖擊式頓鉆鑿井法,更為后來的天然氣和石油開采作了鋪墊。它成功地解決了鉆井、洗井、固井等問題,取得了機械鉆井的成功,開創(chuàng)了人類鉆井的先河,推動了世界鉆井技術的發(fā)展,為人類的文明和發(fā)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
中國古代第五大發(fā)明”
、“
世界石油鉆井之父”
?萍冀鐚ψ客簿幸粋很形象的比喻:“
沒有卓筒井,就沒有海灣戰(zhàn)爭”
。
自貢是沖擊式頓鉆鑿井技術的發(fā)源地。明清時期,沖擊式頓鉆鑿井技術在自貢地區(qū)逐漸臻于成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頓鉆鑿井工藝。自貢開采井鹽已有2000
的歷史,在漫長的歷史中,在自貢所屬狹窄的55
平方公里面積上,當?shù)貪h族勞動人民共開鑿了13000
多口鹽井,其累升深度相當于人工打穿了400
多座珠峰。每一口井就有一架天車,最高的一架“
達德井”
天車高達113
米,蔚為壯觀。當時的自貢天車林立,筧管密布,成了世界最大的工場。在保存下來的眾多鹽井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大安區(qū)的?海井,它始鑿于公元1835
,三后見功,井深達1001
.42
米。這個深度,將?海井定格在一個光輝的位置——
人類鉆井史上第一口超千米深井!?海井是土法生產井鹽的“
活化石”
,是中國古代鉆井工藝成熟的標志。
自貢的井鹽質量好,其中貢井地區(qū)的井鹽潔白純凈,曾經作為貢品進貢皇宮。自貢井鹽在抗戰(zhàn)時期日軍封鎖海鹽時,為保障內地人民的正常生活做出過巨大貢獻。井鹽使得自貢被譽為“
井鹽之鄉(xiāng)”
。
5
.下列關于卓筒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是北宋慶歷間,大英縣卓筒井鎮(zhèn)人發(fā)明的用竹筒采鹵的鹽井。
B
.它是手工制鹽的活化石,是我國古代鉆井工藝成熟的標志。
C
.它使我國的井鹽開采技術由此進入了小口徑深井采鹵的新階段。
D
.其核心技術沖擊式頓鉆鑿井法有力地推動了世界鉆井技術的發(fā)展。
6
.下列對自貢被譽為“
井鹽之鄉(xiāng)”
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自貢在明清時期就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頓鉆鑿井工藝。
B
.自貢開采井鹽的歷史悠久,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制鹽工場。
C
.自貢鹽井多,井鹽質量好,貢井鹽還曾作為貢品進貢皇宮。
D
.自貢的井鹽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保障了內地人民的正常生活。
7
.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
.早在北宋時期,大文豪蘇軾就已在他的《蜀鹽說》中記載了有關卓筒井獲取鹽鹵資源的一整套完善的頓鉆鑿井技術。
B
.如果沒有卓筒井采鹵技術,就不會爆發(fā)海灣戰(zhàn)爭,因為其核心技術沖擊式頓鉆鑿井法,為后來的天然氣和石油開采作了鋪墊。
C
.卓筒井采用沖擊式頓鉆鑿井技術成功解決了鉆井、洗井、固井等問題,取得了機械鉆井的成功,被譽為“
中國古代第五大發(fā)明”
。
D
.自貢的鑿井技術開創(chuàng)了人類鉆井歷史的先河,自貢是最早生產井鹽的地方,也是井鹽生產量最大,質量最好的地區(qū)。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5
.B
(“
是我國古代鉆井工藝成熟的標志”
錯,張冠李戴)
6
.D
(“
保障了內地人民的正常生活”
錯,不合文意)
7
.C
(A“
一整套完善的頓鉆鑿井技術”
錯,原文無此信息。B“
如果沒有卓筒井采鹵技術,就不會爆發(fā)海灣戰(zhàn)爭”
假設不成立,原文只是一個比喻。D“
自貢是最早生產井鹽的地方,也是井鹽生產量最大,質量最好的地區(qū)”
錯,原文無此信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506690.html
相關閱讀:《巍巍中山陵》課時訓練及答案
植物聊天 閱讀答案(哈爾濱中考)
說明文閱讀《都江堰工程》
作者認為央行下調存款和貸款的基準利率對中國經濟恢復平衡十分不
《地震來了怎么辦-(12分)》閱讀答案(紹興市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