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分)
①海嘯,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嘯所掀起的狂濤巨瀾,是破壞力極強的水文氣象災難,如不及時躲避,人們很難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②
海嘯可分為自然型與人為型兩類。自然型海嘯又可分為氣象變化引起的風暴潮與火山爆發(fā)、地震、水下地陷(也稱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嘯。海嘯大多來自海底地震,有破壞性的地震海嘯,其震源深度在20
公里以上,里氏震級達6.5
級以上。在現(xiàn)代,水下核試驗也常常會造成一種人為的海嘯。如二戰(zhàn)結(jié)束不久,美國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島開始長達20
多的核試驗,其中一次水下氫彈爆炸試驗引發(fā)的海嘯,中心部位的巨浪高達60
多米,之后15
米高的大浪橫掃海面,不少正在附近航行的艦船被巨浪掀翻;海嘯浪傳到幾百公里以外,浪高仍在5
米以上,造成沿岸不少小船傾覆。
③
海嘯是一種頻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間的重力長波。海嘯浪的波長達幾十公里至幾百公里,周期范圍比較大,為2-200
分鐘,因此海嘯發(fā)生時,往往第一個浪頭涌來時,海面上升了,過了一段時間,潮水出現(xiàn)回降,又過了一段時間,第二個浪頭涌來。海嘯常見的周期為40
分鐘以內(nèi)。據(jù)科學家推算,當大洋深度為4000
米時所發(fā)生的海嘯,其大浪的周期為40
分鐘。海嘯波的傳播速度為713
公里/
小時,波長為475
公里。海嘯震源的水面最初升高幅度為1-2
米。因此,海嘯在深海大洋傳播時,由于波高與波長之比很小,周期較長,往往一時難以察覺到。只有快接近岸時,才會形成有破壞力的巨浪。因而,有經(jīng)驗的船長在遇到海嘯時,都會把船迅速駛離海岸,離岸越遠越好。
④
太平洋地區(qū)是世界上發(fā)生海嘯最多的地區(qū),占80%
。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地震海嘯的集中發(fā)生區(qū)域。就全球而言,海嘯主要出現(xiàn)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夏威夷群島和阿留申群島沿岸。我國雖然是一個多地震國家,但海嘯卻不多見。近兩來,中國沿海有確切記錄的地震海嘯為數(shù)很少。
(根據(jù)有關(guān)資料改編)
15
.
從第
③
段分析,海嘯具有哪些特征?(
4
分)
(改編)
16
.
第
②
段畫線句子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2
分)
(原創(chuàng))
17
.指出下列加點詞所指代的具體內(nèi)容。
(4
分)
(原創(chuàng))
①如不及時躲避,人們很難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②據(jù)科學家推算,當大洋深度為4000
米時所發(fā)生的海嘯,其大浪的周期為40
分鐘。
18
.判斷下列說法的對錯,并簡述理由。(
4
分)
(原創(chuàng))
①
海嘯在深海大洋傳播時,由于波高與波長之比很小,周期較長,一時難以察覺到。只有快接近岸時,才會形成有破壞力的巨浪。
②
海嘯可分為自然型與人為型兩類。自然型海嘯大多來自海底地震,其震源深度在20
公里以上,里氏震級達6.5
級以上。
參考答案:
15
.
①
海嘯浪的波很長
②
周期較長
③
海嘯波的傳播速度快
④
波高與波長之比很小
評分標準
:共
4
分。意思對即可,一點
1
分。
16
.舉例子
列數(shù)字
具體準確地說明水下核試驗也常常會造成一種人為的海嘯。
評分標準
:共
2
分。方法
1
分,作用
1
分。
17
.①它:指
海嘯所掀起的狂濤巨瀾
②其:指
大洋深度為4000
米時所發(fā)生的海嘯
評分標準
:每小題各
2
分,共
4
分。
18
.
①
錯誤,根據(jù)文章第三自然段可知,“
海嘯在深海大洋傳播時,由于波高與波長之比很小,周期較長,往往一時難以察覺到。”并不是所有的海嘯都覺察不到,所以與原文不相符合。
②錯誤,根據(jù)文章第二自然段可知,“
有破壞性的地震海嘯,其震源深度在
20
公里以上,里氏震級達
6.5
級以上”,并不是所有的海嘯都能達到這種程度的。
評分標準
:共
4
分。每小題
2
分,判斷和原因各
1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511275.html
相關(guān)閱讀:《吉祥中國結(jié)》閱讀答案
主題閱讀《微信》附答案
《補碘可以防核輻射嗎-》閱讀答案
《野火燒不盡》閱讀答案
《治療“語言癌”》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