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余
”
讀書《三國志》
【原文】
(董)遇字季直,性質訥而好學。興平中,關中擾亂,與兄季中依將軍段煨。采稆負販,而常挾持經書,投閑習讀,其兄笑之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
遇善治《老子》,為《老子》作訓注。又善《左氏傳》,更為作《朱墨別異》,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
“
必當先;讀百遍!
”
言:
“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
從學者云:
“
苦渴無日。
”
遇言:
“
當以
‘
三余
’
。
”
或問
“
三余
”
之意。遇言
“
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
”
【譯文】
董遇,字季直。為人樸實敦厚,從小喜歡學習主。漢獻帝興平間,關中李榷等人作亂,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處。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來賣幾個錢(維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總是帶著書本,一有空閑,就拿出來誦讀,他哥哥譏笑他,但他還是照樣讀他的書。
董遇對《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釋;對《春秋左氏傳》也下過很深的功夫,根據研究心得,寫成《朱墨別異》。附近的讀書人請他講學,他不肯教,卻對人家說:
“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
請教的人說:
“
(您說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沒有時間。
”
董遇說:
“
應當用
‘
三余
’
時間
”
。有人問
“
三余
”
是什么?董遇說:
“
三余就是三種空閑時間。冬天,沒有多少農活。這是一里的空閑時間;夜間,不便下地勞動,這是一天里的空閑時間;雨天,不好出門干活,也是一種空閑時間。
”
【閱讀訓練】
1
.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
采稆負販
②
忘恩負義
③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④
曹劌請見
2
.下面句中
“
而
”
字的用法不同其他三項的是(
)
A
.性質訥而好學
B
.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C
.面山而居
D
.非死則徒爾,而吾以捕蛇獨存
3
.翻譯句子。
①
苦渴無日
譯文:
②
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
譯文:
4
.你怎樣理解
“
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
”
,而云:
“
必當先讀書百遍
”
。
答:
答案:
1.
①
背
②
背棄,辜負
③
見同
“
現
”
④
拜見
2.C3.
①
苦于沒有時間
②
見譯文
4.
這句話是為了啟發(fā)別人自學的積極性而說的,它的用意是要求人們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用心思考,以達到
“
其義自見
”
的目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514488.html
相關閱讀:《出師表》《莊子?惠子相梁》比較閱讀答案
《晏殊誠實》閱讀答案
“明末高郵,有袁體庵者,神醫(yī)也”閱讀答案
中考課外文言文閱讀《張中丞傳后敘》選段(附答案譯文)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上問侍臣:“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孰難?”閱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