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昭王遭闔廬之禍,國滅出亡,父老送之。王曰:“
父老反矣!
父老曰:“
有君如是其賢也!”
相與從之;虮甲吒扒,號哭請救,竟以復國。
漢高祖入關(guān),召諸縣豪杰曰:“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當王關(guān)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凡吾所以來,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
乃使人與秦吏行至縣鄉(xiāng)邑,告諭之,秦民大喜。已而項羽所過殘滅,民大失望。劉氏四百基業(yè)定于是矣。
(節(jié)選自《容齋隨筆》,有改動)
【注】楚昭王遭闔廬之禍:指吳王闔廬伐楚,五戰(zhàn),楚王敗。
11.
用“/”
給下面的句子劃分節(jié)奏。(限一處)(2
分)
劉氏四百基業(yè)定于是矣
答案:劉氏四百基業(yè)/
定于是矣
解析:本題考查劃分文言文朗讀節(jié)奏的能力。文言句子的朗讀停頓往往在主謂或動賓之間。此句的主語是“
劉氏四百基業(yè)”
,謂語是“
定”
,“
于是”
作狀語,“
矣”
是句末語氣詞,所以,“/”
應畫在“
基業(yè)”
和“
定”
之間。
12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
分)
父老反矣!
答案:父老鄉(xiāng)親們回去吧,還愁什么沒有君王嗎?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這個句子的后半句是倒裝句,正常語序是“
。還要在理解整句大意的基礎(chǔ)上,準確把握“
反”
在這里是通假字,通“
返”
,“
返回”
的意思;“
患”
是“
愁”
的意思。
13.
選文記敘了三個故事:楚昭王 ,漢高祖約法三章定基業(yè),項羽“
所過殘滅,民大失望”
,用鮮明的對比,突出了 的重要性。(2
分)
答案:依靠父老鄉(xiāng)親復國民心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意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解答時,要在熟讀原文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題干的相關(guān)提示與要求進行正確概括。根據(jù)對首段內(nèi)容的理解,不難了解到楚昭王深得民心,從“
相與從之,或奔走赴秦,號哭請教”
,可以推斷出第一空應填“
依靠父老鄉(xiāng)親復國”
。第二空要填寫對第三件事的對比中得出的結(jié)論,即民心的重要性。
附:譯文
吳王闔廬伐楚,國家滅亡而出逃。父老鄉(xiāng)親來送他,楚昭王說:“
父老鄉(xiāng)親們回去吧,還愁什么沒有君王嗎?”
父老鄉(xiāng)親們說:“
希望有像您這樣的顯
一起跟隨著他,有的前往秦國,號哭著請求支援。最后終以此復國。
漢高祖劉邦率軍進入咸陽以后,召集各地有聲望的人說:“
父老鄉(xiāng)親們被秦朝苛酷的刑法所殘害已經(jīng)很長時間了,我要在關(guān)中做王,與父老鄉(xiāng)親們約法三章。我來的目的,就是替大家除去以前的禍害,不是來施暴的。于是派人和秦朝官吏一起到各郡縣鄉(xiāng)邑,向百姓解釋說明,百姓們都很高興。不久,項羽所過之處殘殺無辜,百姓大失所望。劉氏四百的基業(yè)就確定于這個(時候或事件)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517591.html
相關(guān)閱讀:《圯上敬履》閱讀參考答案
《一簞食,一豆羹》《孔子見齊景公》比較閱讀及答案
“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辟之”“宋人或得玉”比較閱讀答案
《勞山道士》一課一練
課外文言文閱讀訓練《敝帚自珍》閱讀答案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