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題。
(
共
8
分
)
①
關于讀書與治學,
②
第一,是本錢和利息的比喻。他說:
“
大概看前人已成的書,仿佛是借錢一樣,借了來,會做買賣,贏得許多利息,本錢雖則要還債主,贏利是自己所有。若不會做買賣,把借來的錢,死屯在窖子里頭,后來錢還是要還債主,自己卻沒有一個贏余,那么就求了一千的學,施了一千的教,一千后的見解,還是和一千前一樣,終究是向別人借來的,何曾有一分自己的呢
!”
③
第二,是寫信人和送信人的比喻。章太炎指出,有學問的人,好比是寫信的人
;
向這個人求學的,則是收信人
;
收信人學成之后,又向別人傳授知識,那么,他就成了送信的人。搞學術研究,應當努力爭取到寫信人的地位,而不是永遠都扮演送信人的角色。
④
;
【乙】,讀了一些無實際用處的
書
;
【丙】,不懂得將書中的道理運用于實際生活。學問再淵博,也只不過是販賣二手貨。
⑤
德國哲學家阿圖爾
?
叔本華說:
“
如果一個人幾乎整天大量閱讀,空閑的時候則只稍作不動腦筋的消遣,長此以往就會逐漸失去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就像一個總是騎在馬背上的人最終就會失去走路的能力一樣。許多學究就遭遇到這種情形:他們其實是把自己讀蠢了。
”
叔本華的本意,當然并非反對讀書,而是反對讀書不動腦筋的迂腐之舉。讀書不動腦筋,難免就會越讀越傻。
⑥
那些人云亦云炒冷飯,或是炮制一些偽問題,乃至趨炎附勢的所謂
“
學問
”
,只會把世界弄得烏煙瘴氣,惟有鮮活的、有創(chuàng)見的、有獨特價值的學問,才是照亮世界的明燈
——
退一步來說,即使他們只是星星之火,也會給人帶來光明與溫暖的希望。
20.
①
—
③
段舉出章太炎演講的事例,有何作用
?(2
分
)
答:
21.
根據(jù)上下文,將下面三個詞語分別填入文中【甲】【乙】【丙】處。
(
只填序號
)(3
分
)
①
死讀書
②
讀書死
③
讀死書
【甲】處填:
【乙】處填:
【丙】處填:
22.
閱讀第
⑤
段,具體闡述叔本華的言論為什么可以證明中心論點
?(3
分
)
答: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20.
答案要點:
①
—
③
段舉出章太炎先生關于讀書與治學的一段演講,用本錢與利息、寫信人與送信人兩個有趣的比方,引出下文對學習知識要經(jīng)過思考的論述,從而得出
“
無論是讀書還是做學問,最為關鍵的事情,就是獨立思考,融會貫通,有所創(chuàng)見
”
的中心論點。
(
共
2
分。共
2
個要點,簡要分析
1
分,中心論點具體內容
1
分
)
21.
答案:【甲】
①
【乙】
③
【丙】
②
(
共
3
分。共
3
空,每空
1
分
)
22.
答案示例:
叔本華的言論首先提出假設只閱讀不思考,就會逐漸失去獨立思考能力,接著用總騎馬的人最終不會走路的比喻,指出不獨立思考的危害,然后用現(xiàn)實中學究將自己讀蠢的現(xiàn)象,從反面證明了中心論點。
(3
分,有層次地分析叔本華言論內容
2
分,總結出從反面印證中心論點
1
分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524132.html
相關閱讀:《從一個微笑開始》閱讀答案
《努力創(chuàng)造機遇》閱讀答案
《世紀之交的科學隨想》閱讀答案
《為自己的心靈不斷加油》閱讀答案
《高貴的靈魂》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