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分)
建安五,曹公東征,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紹遣大將顏良攻白馬,羽策馬刺良于萬眾之中,紹諸將莫能當(dāng)者,遂解白馬圍。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
“
卿試以情問之。
”
既而遼以問羽,羽嘆曰:
“
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當(dāng)立效以報(bào)曹公乃去。
”
遼以報(bào)曹公,曹公義之。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左右欲追之,曹公曰
“
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
(
節(jié)選自《三國志》,有刪改
)
(
1
)解釋下面句中加點(diǎn)的詞。(
2
分)
①
禮
之甚厚。禮
②
謂
張遼曰
謂
(
2
)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與
“
及羽殺顏良
”
中的
“
及
”
意思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 )
。
(2
分
)
A.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
《出師表》
)
B
.及郡下,詣太守。
(
《桃花源記》
)
C
.及魯肅過尋陽。
(
《孫權(quán)勸學(xué)》
)
D
.徐公何能及君也?
(
《鄒忌諷齊王納諫》
)
(
3
)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2
分
)
吾當(dāng)立效以報(bào)曹公乃去。
(
4
)面對曹公厚賜,關(guān)羽
“
終不留
”
的原因是什么?
(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
分
)
(
5
)本文說
“
曹公義之
”
,《魚我所欲也》說
“
生亦我所欲,義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
這兩種
“
義
”
你更認(rèn)同哪一種?請說明理由。
(2
分
)
參考答案:中小學(xué)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
1
)(
2
分)認(rèn)為
……
有義氣
對
……
說,告訴
(
2
)
(2
分
)C
(
3
)(
2
分)我一定要立功來報(bào)答曹公才會(huì)離開。(譯出
“
乃
’’
得
1
分,大意對得
1
分)
(
4
)(
2
分)(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
5
)(
2
分)前者可理解為
“
有原則的朋友之誼
”
,后者可理解為
“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舉動(dòng)
”
。言之成理即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530323.html
相關(guān)閱讀:“梁大夫有宋就者,嘗為邊縣令,與楚鄰界”閱讀答案及翻譯
《丈人承蜩》閱讀答案及翻譯
初中課外文言文導(dǎo)讀《老馬識途》閱讀答案附翻譯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序》閱讀答案附譯文
《湖心亭看雪》“是夕,天宇開霽,林間月明,可數(shù)毫發(fā)”比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