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自戒 鄭思肖》閱讀答案及參考譯文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自 戒 鄭思肖 有行,至貧至賤可以進之;無行,至富至貴不可親之。何也? 有行之人,綱紀森然,動皆法度 ,不敢一毫越理犯 分 ,恣其所行, 雖貧乏不以為不足,無故與之猶不受, 自

 鄭思肖

有行,至貧至賤可以進之;無行,至富至貴不可親之。何也?有行之人,綱紀森然,動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
,恣其所行,雖貧乏不以為不足,無故與之猶不受,況妄謀乎!忠孝仁義,睦于家,藹于鄉(xiāng),不以害遺于人,斷無后殃。無行之人,譎
佞殘妒,塞于胸間,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貪涎滿吻,并包之心熾然,使得時則以勢劫
之矣,雖死且有謀,余孽猶毒于人,必難終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孫,遺善為閭里傳;卿相無行,亡身、亡家、亡國、亡天下,遺臭為后世笑。敢斷之曰:無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損我者也,實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將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其懼人之
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以
言議人,則幾于小人;能自檢其身,則不失為君子。終身其
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凜凜然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進于道,期
為君子之歸,故書以自戒。

(
選自《鄭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版)
1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不敢一毫越理犯分

分:本分
B
.譎
佞殘妒,塞于胸間
譎:詭詐
C
.使得時則以勢劫
之矣
劫:劫持 D
.期
為君子之歸
期:希望
15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
.遺善為
閭里傳
而為
秦人積威之所劫
B
.其懼人之
拒我也
夫人之
相與,俯仰一世
C
.妄以
言議人,則幾于小人
空以
身膏草野,誰復知之
D
.終身其
行斯言乎
 

自視也,亦若此矣
16
.下列各句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
有行之人”
忠孝仁義,修身正己,為人稱道,無論其貧賤富貴,都可結(jié)交親近。
B
.作者為人行事緊隨父親足跡,唯恐有所背離,表現(xiàn)了他對父親的景仰和敬畏之心。
C
.在寫法上,文章將“
有行之人”
和“
無人之人”
進行對比,意在為“
自戒”
張本。
D
.《自戒》的主旨在于告誡自己并勸諫他人努力加強道德修養(yǎng),以達到君子的境界。
17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
分)
(1
) 有行之人,綱紀森然,動皆法度。(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雖貧乏不以為不足,無故與之猶不受,況妄謀乎?(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得若人而交之,非損我者也,實益我者也。(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533239.html

相關閱讀:讀《孟嘗君傳》《唐雎不辱使命》比較閱讀及答案
《南歧之見》閱讀
《詹懋舉以工為師》閱讀答案
《滅燭絕纓》閱讀答案
《伯牙善鼓琴》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