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莉
①
出單位門時,恰好園林工在修剪道兩旁的樹木。經(jīng)過幾個季節(jié)的生長,這些以樟樹為主的樹木都已長得有聲有色。每棵樹都像一個小型國家,有些肆無忌憚地擴張著,街道為此稠密了不少。
②
一兩季的被修剪,成了這些樹木的必修課。電剪刀哧哧作響,那些長在樹頂端或者樹身周邊的細嫩枝葉,隨之紛紛落馬。而即使更粗壯些的枝條,也不消五秒鐘,就在強大的馬力之下一折兩斷。很快地,這樹便被修剪成了一把標準的傘,整整齊齊,筆直向上。不消一個上午,這條街就將撐起一長排綠傘。每棵樹都生得一模一樣了。
③
地面上,那些枝枝杈杈糾纏不休地堆積著。樹木的清香四處飄逸,樹葉子與松針層疊一處,色彩斑斕。腳踩在上面,柔韌而溫暖。這是在園林工眼里,一棵樹中比較旁逸斜出,并不值得繼續(xù)容留于樹的那一部分。不能有損于秩序,破壞秩序等于破壞美,等于多余。這大約是園林工人的美學原則。
④
但我的,恰好與他們相反。
⑤
樹最有趣的部分,恰恰在于那旁逸斜出。那幾棵枝條如何溜出了向上生長的大部隊,而獨獨朝著左上角努力?一簇葉子又如何密密麻麻聚集在了一起,像開一個研討會般比別處熱鬧、喧騰許多?它們沒有成為樹的主干,沒有引領一棵樹生長的那股絕對力量。用現(xiàn)在時髦的話說,它們不是“
主流”
。但是這又有什么關系呢?
⑥
一棵樹完全地符合秩序,完全地符合規(guī)則,該是多么乏味。【拖癖鵂I,像一律穿了病號服,像活了一生卻毫無故事的人。
⑦
在我所喜歡的電影里,除了故事主角,導演往往安排些和故事不怎么相干的人。他可能是個獨居多的老鄰居,總是抓住一切機會狂熱地宣講著宗教教義、人生哲理,而他的聽眾,卻是兩個踢足球之后累癱在沙灘上休息的男孩子;也可能是個熱愛酒精的工人,在電影的背景深處,一杯接一杯地喝著苦悶至極的酒。他們類似于文章中的“
閑筆”
,對于故事的發(fā)展或推動其實完全不起作用。
⑧
這樣旁逸斜出的人,我卻總是看得心領神會。很久以后,關于這場電影,我腦子里什么也留不下了,卻依然能回憶起他們。就好像在翻閱一堆歷史書籍之后,我能記住的,往往是類似于野史、花絮的部分——
它們從歷史這棵大樹的灰色的樹身中旁逸斜出,沖破森嚴,開出斑斕的花朵,人性的色彩與趣味盡在其中。
⑨
在我們周遭的生活中,有多少這樣的小人物。他們永不知名,總是存在。他們有著和主流人群不一樣的心事、不一樣的心路,他們很容易就透露出接近于生命本質的部分,不掩飾、不修剪,因而不做作。門衛(wèi)、修鞋子的人、路邊擺攤賣廉價發(fā)飾的母女……
他們是世界這棵大樹上旁逸斜出的部分。如果世界要唾棄誰,他們必是最先被唾棄;如果世界要剪伐誰,他們必最先被剪伐。但是在被唾棄之前不能自棄,在被剪滅之前不能自滅。他們的力量于此。
⑩
關于“
旁逸斜出”
,種過蘋果樹的朋友告訴我一個讓人很受鼓舞的故事:在蘋果樹的樹根,常常會突然躥出一種叫“
徒長枝”
的枝子。它以驚人的速度爆發(fā),長勢兇猛。當它的勢頭蓋過主干時,有經(jīng)驗的果農(nóng)會毫不猶豫地把已遭蟲蛀、遭風雨侵蝕、多不長的老干剪去。事物的新陳代謝并不只有一種方式。
?
的確,過了幾天,我再看單位門口的那些樹木,還是在被修剪的部位,樹身又長出了新芽,它們所朝向的,依然是那個旁逸斜出的方向。
?
那些旁逸斜出的樹!那些旁逸斜出的人!且讓我們就這么旁逸斜出下去。
(選自《散文》
第5
期,有刪改)
15
.為什么作者認為“
樹最有 趣的部分,恰恰在于那旁逸斜出”
? (4
分)
答:
16
.賞析文中畫線的句子。(6
分)
它們從歷史這棵大樹的灰色的樹身中旁逸斜出,沖破森嚴,開出斑斕的花朵,人性的色彩與趣味盡在其中。
答:
17
.作者敘寫蘋果樹上“
徒長枝”
這一故事有何作用。(5
分)
答:
18.
怎樣理解本文標題的含義?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從文章中獲得的啟示。(6
分)
答: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15
.①
因為它們?yōu)闃湓鎏砹伺c眾不同的韻味,使之成為獨特的個體;②
而且在這充滿磨難的生長歷程中永不自棄、不自滅,彰顯了強大的生命力。(4
分,每點2
分)
16
.運用了比喻手法(2
分),把沉重的歷史喻作“
灰色”
的大樹,把那些雖然對社會進程沒有推動作用卻又洋溢著個性的小人物比作“
斑斕的花朵”
(2
分),生動地揭示了他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抒發(fā)了作者對他們的贊賞和喜愛(2
分)。
17
.①
告訴我們,“
旁逸斜出“
的枝干也有旺盛的生命力,也能成為引領一顆樹生長的那股絕對力量;(2
分)②
為揭示我們應尊重每一個人的個性,社會應對“
非主流”
給予更大的包容的主旨做鋪墊。(3
分)
18
.①
標題的含義:既指樹木旁生的枝干在被修剪后依然堅持自己的方向,又指生活在“
主流”
之外的群體的堅韌和頑強。(2
分)②
在這多元社會生活中,如教育對學生個性的尊重,社會對“
非主流”
的包容等問題,這些都需要我們有更多的包容,允許個性化的追求的存在;對于底層和邊緣人應給予應有的關注和尊重,學習他們身上的可貴品質,營造和諧而又多彩的社會生活氛圍。(4
分,言之成理,符合要求便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541150.html
相關閱讀:《紅葉歸處是秋風》閱讀答案
《親愛的爸爸媽媽》拓展閱讀《歷史不容回避》閱讀答案
林清玄《時到時擔當》閱讀
《生存的地方》閱讀答案
《父親不寫信》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