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溫公童稚時,與群兒戲于庭。庭有大甕,一兒偶墮甕水中,群兒嘩然棄去,公即以石擊甕,水因穴而進出,兒得不死。蓋其活人手段已見于齠齔
①
中,至今京、洛間多為《小兒擊甕圖》。
司馬溫公與其兄伯康友愛尤篤。伯康將八十,公奉之如嚴父,保之如嬰兒。每食,少頃,則問曰:
“
得無饑乎?
”
天少冷,則問曰:
“
衣得無薄乎?
”
[
注釋
]
①
齠齔:指童。
1
、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
1
)兒得不死
(
)
(
2
)與群兒戲于庭
(
)
2
.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的畫線句。
一兒偶墮甕水中,群兒嘩然棄去
3
.文中
“
群兒嘩然棄去
”
一句在人物刻畫上起什么作用?
4
.本文兩則故事各表現(xiàn)了司馬光怎樣的性格特點?(用原文回答)
第一則故事:
;
第二則故事:
。
【參考答案】
1
、(
1
)能夠(
2
)嬉戲,玩耍
2
、一個小孩偶然掉入水缸,眾位小孩喧鬧叫嚷著,不去救人就離開了
3
、從群兒一味
“
嘩然
”
卻想不出辦法,反襯司馬光人小聰明大
4
、第一則故事:活人手段已見于齠齔中
第二則故事:與其兄伯康友愛尤篤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542576.html
相關閱讀:《顧亭林居家》閱讀答案
《馬說》“唐歐陽詢嘗行,見古碑”比較閱讀答案
初中課外文言文導讀《穿井得人》閱讀答案附翻譯
《 送東陽馬生序》“邴原泣學”對比閱讀答案
《稼穡艱難》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