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識點:耳朵的構造,骨傳聲,雙耳效應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物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聽覺的形成:
如圖所示,是人耳的構造。耳廓把外界的聲波收集起來,經外耳道傳人鼓膜,引起鼓膜振動,鼓膜再將這種振動傳給與它相連的聽小骨,聽小骨再將振動傳給耳蝸和半規(guī)管,經處理后傳至有關神經末梢,神經末梢再將聲波信號傳送到大腦產生聽覺。



人能夠聽到聲音的條件:
①有聲源
②有傳播聲音的介質
③人的聽覺系統(tǒng)良好
④音量(響度)達到一定的程度
⑤聲音的頻率(音調)在人的聽覺范圍之內

人耳感知聲音的兩種途徑:
(1)空氣傳導
①定義:通過空氣振動而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過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從而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空氣傳導。
②原理:氣體可以傳聲。
③途徑
外界傳來的聲音→鼓膜振動→聽小骨,半規(guī)管,前庭→聽覺神經→大腦

(2)骨傳導
①定義:通過人的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從而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
②原理:吲體叮以傳聲。
③途徑:
聲音聽覺神經→大腦

雙耳效應與立體聲:
1.定義: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這些差異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如圖)

2.原因:兩只耳朵可以分辨聲源方向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對同一聲音,兩只耳朵感受的強度不同;二是對同一聲音,兩只耳朵感受的時間有先后;三是對同一聲音,兩只耳朵感受到的振動步調有差別。
3.應用:如果在聲源四周多放幾只話筒,在聽眾四周對應地多放幾只揚聲器,這樣聽眾就會感到聲音來自四面八方,立體效果就好。雙耳效應是判斷聲源所存卒間方位的依據。

耳聾:

1. 定義











類型概念
傳導性耳聾一個人只有當外耳、中耳、內耳、大腦都完好無損時才會有正常的聽力,否則,聽力就會受到影響。有的人小時候患過中耳炎,鼓膜穿孔,甚至聽小骨也損壞了,于是聽力不佳,這叫傳導性耳聾
神經性耳聾有的人,鼓膜、耳骨、耳蝸以及外耳郜沒問題,但卻聽不到聲音,醫(yī)學上叫做神經性耳聾
2. 一些耳聾病人的聽聲法
如果只是由于傳導障礙而失去聽覺,想辦法通過其他途徑將振動傳遞給聽覺神經,人也能夠感知聲音。
(1)利用骨傳導:音樂家貝多芬耳聾后,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頂在鋼琴上聽自己演奏的琴聲,來進行創(chuàng)作。
(2)利用助聽器:助聽器是利用增大響度來觸動聽覺的,它與骨傳導助聽方法不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545261.html

相關閱讀:初中物理聲音的初步知識課外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