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初中課外文言文導(dǎo)讀《劉邦論得天下之道》閱讀答案附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初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劉邦論得天下之道 帝置酒洛陽南宮。上曰:列侯、諸將毋敢隱朕①,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 ? 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 高起、王陵對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與之②,與天下 劉邦論得天下之道
  帝置酒洛陽南宮。上曰:“列侯、諸將毋敢隱朕①,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
?
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
”高起、王陵對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與之②,與天下同其利;項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③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④;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⑤而不用,此所以為我所禽也。”群臣說服。
導(dǎo)讀:劉邦在楚漢之爭中最終大獲全勝,他之所以能據(jù)有天下,“善于用人”是取勝的重要法寶。
注釋:①列侯;漢代制度,王子封為侯的,叫諸侯;不姓劉的大臣因功封侯的,叫列侯。朕:皇帝的自稱。②因:就。以與之:即“以之與之”,把它
(
城鎮(zhèn)、土地
)
賜給他們。③夫
(f )
:句首語氣助詞,表示引起下文議論。④子房:張良,子房,劉邦的謀士。本是戰(zhàn)國韓國人,他家曾五世相韓,秦滅韓后,張良用全部家財訪求刺客,要給韓國報仇。后來請個力士,襲擊秦始皇于博浪沙
(
在今河南省原陽縣東南
)
,沒擊中秦始皇本人。張良改名換姓逃避于下邳
(
在今江蘇省邳縣東南
)
,跟黃石公學(xué)了兵法,輔佐劉邦滅了項羽,封留侯。⑤范增:項羽的謀士。七十,輔佐項羽起兵成霸業(yè)。項羽尊他為“亞父”。滅秦后,項羽約劉邦在鴻門
(
今陜西省臨潼縣東北的項王營
)
會見,范增勸項羽借機會殺劉邦,項羽不聽。后來劉邦進行離間,項羽果然懷疑范增,奪其權(quán)。他憤怒辭去,到彭城,背上生瘡而死。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
.列侯、諸將毋敢隱朕(  。 
2.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  。

3
.有功者害之(  。 
3.
給餉饋
(
 

)

5
.群臣說服(   )  
6.
此所以為我所禽也(  。
二、翻譯

1
.我所以有天下者何
?
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項羽有一范增而不用”,試舉項羽拒不聽從范增勸說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劉邦論得天下之道
  漢高帝劉邦在洛陽南宮擺下酒宴;噬险f:“列侯、諸將不要隱瞞我,都說出你們的想法: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
項羽失掉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
”高起、王陵回答說:“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奪取土地,就分封給他們,和天下人同享好處。項羽不是這樣,有功勞的就嫉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懷疑人家,這就是他失掉天下的原因。”皇上說:“你們只知道問題的一個方面,不知道另一面。在軍帳中運籌謀略,能決定勝利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張良;鎮(zhèn)守國家,安撫百姓,供給軍餉,不斷糧道,我比不上蕭何;聯(lián)合百萬軍兵,戰(zhàn)必勝,攻必取,我比不上韓信。這三位都是杰出的人才,我能任用他們,這就是我奪取天下的原因。項羽有一個范增卻不能任用,這就是他被我擒獲的原因啊。”群臣聽了,心悅誠服。
一、
1.
隱瞞

  
2
.奪取

  
3
.嫉妒

  
4
.供給、供應(yīng)  

5
.同“悅”

     
6
.同“擒”,擒獲
二、
1.
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
項羽失掉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
             
2
.這三位都是杰出的人才,我能任用他們,這就是我奪取天下的原因。
三、鴻門宴中范增數(shù)次遞眼色給項羽
(
數(shù)目項王
)
,讓他殺劉邦,他都不聽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548288.html

相關(guān)閱讀:“宋人有酤酒者”閱讀答案
初一文言文《畫蛇添足》閱讀答案
《放鶴亭記(蘇軾)》閱讀答案及翻譯
閱讀《義犬》附答案及翻譯(?嘉興中考)
《出師表》《諸葛亮傳》比較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