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從下列各題四個選項中選出一個合適的選項。(共50分)
1 .將蚯蚓分別放在粗糙的紙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在紙上比在玻璃板上運動得快,這與 蚯 蚯蚓的哪一結構有關?( )
A.肌肉 B.剛毛 C.粘液 D.體節(jié)
2.下列動物組合屬于無脊椎動物的是( )。
A.鯊魚、娃娃魚 B.鯨魚、鱷魚
C.魷魚、鮑魚 D.甲魚、鯉魚
3.魚不停地用口吞水,再從鰓孔排水,其意義是( )。
A.排泄體內含氮廢物 B.完成呼吸和攝食
C.散發(fā)體內熱量 D.交換體內水分
4. 下列哪項不是與家兔食草生活相適應的特點?( )
A.犬齒發(fā)達 B.消化管長 C.盲腸發(fā)達 D.臼齒發(fā)達
5.下列屬于恒溫動物的一組是( ) 。
A.蝙蝠和家鴿 B.青蛙和家鴿
C.鯨和揚子鱷 D.鴕鳥和帶魚
6.以下關于鳥類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四肢變成翼,翼是飛行器官 B.家鴿小腸很短,利于減輕體重,適于飛翔
C.家鴿為恒溫動物 D.家鴿有雙重呼吸,肺和氣囊都可進行氣體交換
7.下列具有社會性為的是( )。
A.個體戶養(yǎng)殖的群鴨 B..一塊棉田里的所有棉鈴蟲
C.在一片森林駐巢的鳥類 D.一群分工不同的蜜蜂
8.動物具有學習能力,并且動物越高等學習行為越復雜高等,這有利于( )。
A.獲得食物 B.逃避敵害
C.尋找配偶 D.適應復雜的生活環(huán)境
9.下列各 項中,由遺傳因素決定的行為是( )。
A.剛出生的嬰兒就會吃奶,會抓握物體 B.英格蘭的大山雀學會偷喝牛奶
C.蚯蚓學會在迷宮中直接爬向潮濕的暗室 D.成年黑猩猩利用經驗來解決問題
10.下列各項中,屬于學習行為的是( )。
A.蜘蛛結網 B.野鴨的遷徙 C.鸚鵡說話 D.紅雀喂魚
11.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動物通過哪種作用把有機物變成二氧化碳和水返回無機環(huán)境中?(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騰作用 D.運輸作用
12.下列哪項是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
A.動物在維持生態(tài)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 B.動物能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
C.動物能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D.以上都是
13.酸奶是一種有益的酸性乳品,泡菜也是特色小吃,這是人們利用了( )的發(fā)酵作用?
A.大腸桿菌 B.酵母菌 C.曲霉 D.乳酸菌
14.細菌和真菌對環(huán)境的作用是( )。
A.破壞 B.保護 C.調節(jié)物質循環(huán) D.無作用
15.下列哪項不是蘑菇的特點?( )
A.自養(yǎng) B.孢子生殖
C.靠地下菌絲吸收營養(yǎng) D.有真正的細胞核
16.如果自然界的各種細菌和霉菌都不存在,那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生物尸體極易腐爛 B.植物的營養(yǎng)來源發(fā)生困難
C.人類將免于病患 D.草木繁盛,動物大量繁殖
17.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 )培育出高產的雜交水稻新品種。
A.基因的多樣性 B.染色體的多樣性
C.DNA的多樣性 D.細胞的多樣性
18.分類的基本單位是( )。
A.門 B.種 C.綱 D.屬
19.生物分類的主要依據是( )等方面的特征。
A.數量 B.等級 C.形態(tài)結構 D.大小
20.生物的多樣性不包括( )
A.生物數量的多樣性 B.生物基因的多樣性
C.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 D.生物種類的多樣性
21.以下哪一項不是威脅生物多樣性的原因?( )
A.森林面積減少 B.生物進化
C.環(huán)境污染 D.生物入侵
22.俗話說:人有人言,獸有獸語。螞蟻是用哪種語言進行交流的? ( )
A. 舞蹈 B. 氣味 C. 聲音 D. 表情
23.分類的依據是生物在哪方面的特征 ( )
A.形態(tài)結構 B.生理功能 C. 外部形態(tài) D.A和B
24.夏季,在什么地方容易采到蘑菇 ( )
A.小河中 B. 沙漠中 C. 雨后樹木的朽木樹干上 D. 雨后海邊沙灘上
25.下列關于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說方法不正確的是 ( )
A.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B. 僅僅用于觀賞
C. 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 D. 維持生態(tài)平衡
二、連線題(每線1分,共5分)
請將下列動物與動物與其所屬種類用線連起來。
○1蜘蛛 a. 魚類
○2青蛙 b. 軟體動物
○3鯨 c. 節(jié)肢動物
○4蝸牛 d. 哺乳動物
○5鯊魚 e. 爬行動物
三、填空題(29分)
1.(2分)炎熱的夏季,洗凈晾干的鞋一般不會長霉,而臟鞋就容易長霉,此外真空包裝的食品也能
夠保 存較長的時間。由此可以推測,細菌、真空的生長和繁殖需要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水、
______________和空氣等。
2.(13分)右圖為人的屈伸肘運動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當[1]處于收縮狀態(tài),[2]處于舒張狀態(tài)時,完成了人體__________動作。
(2)如果你手提一桶水,容易感到累,這是因為肱二
頭肌處于________狀態(tài),肱三頭肌處于________狀態(tài)。
(3)由以上實例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屈伸肘動作符合杠桿原理,起支點作用的是( )。
A.關節(jié) B.骨 C.骨骼肌 D.骨骼
(5)由圖中可知,肱二頭肌的肌腱至少固定在( )。
A.一塊骨上 B.兩塊骨上 C.多塊骨上 D.不能確定
3.下圖是一個典型的細菌結構模式圖。、據圖填空。(共14分)
(1)一個細菌也是一個細胞,與真菌相比,細菌中沒有_____________。與植
物相比,相同之處都有[ ]細胞壁、[ ]細胞膜和[ ]_____________,但沒有
______________,大多數細菌只能________________生活,并把____________
分解成簡單的_______________所以多數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是異養(yǎng)型 。
(2) 圖1中[ ] 是莢膜,對細菌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能夠使細菌在水中游動
的是[6] __________。
(3)大多數細菌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屬于_____者,參與自然界的_______循環(huán)。細菌對
人類也有有益的一面試舉出一個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實驗題。(共16分)
1.為證明細菌對植物遺體的分解作用,某小組同學分別提出三種實驗方案。
共同點是:將同一種樹的落葉分成甲乙兩組,實驗過程中滴加蒸餾水,使樹葉保
持濕潤。
方案1:將甲組放在無菌條件下,乙組放在自然條件下(暴露于空氣中)。
方案2:將甲組滅菌放在無菌條件下,乙組放在自然條件下。
方案3:將甲乙兩組都進行滅菌處理,甲組放在無菌條件下,乙組接種細菌后
放在無菌條件下。 請回答:
(1)甲乙為什么用相同的樹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為什么要使樹葉保持濕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三個方案的實驗組和對照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哪個方案更能說明問題?為什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551016.html
相關閱讀:15年版初二年級生物寒假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