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題。(
10
分)
【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乙】駑驥雜處,飲水食芻,嘶鳴啼嚙,求其所以異者蓋寡。及其
引重車,取夷路,不屢策,不煩御,一頓其轡而千里已至矣。當(dāng)是之時,使駑馬并驅(qū),則唯傾輪絕勒,敗筋傷骨,不舍晝夜而追之,遼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騏驥?裊與駑駘別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為無材,盡其道以求而試之。試之之道,在當(dāng)其所能而已。
(節(jié)選自王安石《材論》)
【注釋】①驥:良馬。后文的“騏”與此同義。②芻:喂牡畜的草。求:尋找,尋求。④煩御:煩勞駕馭。⑤頓:整頓,這里指拉。⑥遼:遠。⑦駘(t
ái
):劣馬。⑧試:試驗。
10
.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語。(2
分)
(1
)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
(2
)盡其道以求而試之耳
▲
11
.選出下列選項中加點詞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2
分)
A
.策之不以其道
不屢策,不煩御
B
.食之不能盡其材
其所以飲水食芻
C
.而伯樂不常有
不舍晝夜而追之
D
.其真不知馬也
在當(dāng)其所能而已
12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選文中畫線的句子。(4
分)
(1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
13
.比較【甲】【乙】兩文,說說兩文作者主張的對待人才的態(tài)度有什么相同之處。(2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xué)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10
.(1
)只是
(2
)方法
(各1
分,共計2
分)
11
.A
(2
分)
12
.
(1
)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辦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
分)
(2
)古代的君主懂得這個道理,因此
并不認為天下沒有人才。(2
分)
(共計4
分)
13
.要善于識別人才(1
分),重用人才,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才能(1
分)。(共計2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558637.html
相關(guān)閱讀:《王粲強記》閱讀答案
閱讀《陳涉世家》與《祖逖》選段(附答案)
醉翁亭記 閱讀答案(長沙)
比較閱讀《陳太丘與友期》《郁離子??人舞猴》附答案(東營市中
韓非子?說林上 閱讀答案(湖南湘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