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初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知行合一”簡稱知行,是明中期思想家王陽明提出的,“心學”的核心理念之一。他說:“ 古人所以既說一個知,又說一個行者,只為世間有一種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個冥行妄作。所以必說個知,方才行得是。 ” 又說:“ ……又有一種人,茫茫蕩蕩,懸空去思一索。全不肯著實躬行。也只是個揣摸影響。所以必說一個行,方才知得真。此是古人不得已,補偏救弊的說話。若見得這個意時,即一言而足。 ”

其意思是: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在現(xiàn)實中運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知行是一個功夫的兩面,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離,也沒有先后。與行相分離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與知相分離的行,不是篤行,而是冥行。這里的思想精髓可以說是:融合、變通。講理論和實際融合在行動中,在行動中要懂得變通,不迂腐墨守陳規(guī),不稚嫩不諳世事。

“知行合一”的思想在明中后期有著巨大的影響,著名政治人物徐階、張居正都是他的學說的粉絲,明中后期的異端史學、文學思想始發(fā)于此,明末清初的思想解放潮流也與之有很大的關(guān)聯(lián)。在東亞,“知行合一”思想有著廣泛的影響。

在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本名陶文浚,在接受了知行思想后,興奮得把名字都改了。著名的日本海軍大將,東鄉(xiāng)平八郎,他對王陽明的思想崇拜之至,腰間常別著“一生俯首拜陽明”的腰牌。

到了現(xiàn)代,“知行合一”也不過時。

懂得道理是重要的,但實際運用也是重要的!這是“知行合一”思想給我們的啟示。要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理想,必須有符合實際的腳踏實地的方法。想,可以凌云壯志;做,得腳踏實地。

無論多么偉大或是微小的理想,要實現(xiàn)它,必須懂得兩個字:“變通”。只有變通,只有切合實際的行動,才能適應變化了的情況。毛澤東、鄧小平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的具體國情相結(jié)合,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革命之路、發(fā)展之路,是一個例子。就現(xiàn)在的課改而言,掌握了課改精神后,根據(jù)校情、班情等學情來實行課改,可以是另一個例子。

“知行合一”使王陽明在明代立于不敗之地,期待著他的這一思想在現(xiàn)代大放光彩。

作者簡介:肖磊,現(xiàn)于江西省金溪縣瑯琚中學任教。中學二級,熱愛歷史教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56147.html

相關(guān)閱讀:如何提高初一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