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文學】閱讀下面【甲】【乙】兩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0
—23
題。(共14
分)
【甲】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
水聲潺潺,而泄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又最
高,故自號曰
“
醉翁
”
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
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
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
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然白
發(fā),頹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
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乙】東坡詩文,落筆輒為人所傳誦。每一篇到,歐陽公①為終日喜,前后類
如此。一日與?②論文及坡,公嘆曰:“汝記吾言三十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
③
也
!
”崇寧、大觀④間,海外詩⑤盛行,后生不復有言歐公者。是
時朝廷雖嘗禁止,賞錢增至八十萬,禁愈嚴而傳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誦坡詩,便自覺氣索⑥,而人或謂之不韻⑦。
[
注釋:①歐陽公:指歐陽修。②?(
f
ě
i
):歐陽修的兒子歐陽?。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談論我,不傳誦我的名聲了。④崇寧、大觀:宋徽宗號。⑤海外詩:指蘇軾被貶海南時所作的詩。⑥氣索:氣短。⑦不韻:不雅。
]
20
、解釋下列句中畫線的詞語。
(
4
分)
(
1
)鳴聲上下
(
2
)游人去
而禽鳥樂也
(
3
)前后類
如此
(
4
)是
時朝廷雖嘗禁止
21
、用“
/
”標出下面句子朗讀時的停頓處。(
2
分)
汝
記
吾
言
三
十
后
世
上
人
更
不
道
著
我
也
!
22
、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
6
分)
(
1
)
士大夫不能誦坡詩,便自覺氣索。
(
2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
也。
23
、
閱讀
【甲】【乙】
兩文,下列對文章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2
分
)
A
、
【甲】甲文的幾個“樂”在表現(xiàn)了太守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
B
、
【乙】文歐陽修
因看到別人詩文成就高而感到高興,表現(xiàn)出他關心后輩人才,心胸開闊的品格。
C
、【甲】文章運用層層烘托的方法,顯得含蓄委婉,文章結構嚴謹,處處注意前呼后應,無懈可擊。
【乙】文在
寫法上采用側面反襯的手法。
D
、
【甲】文和【乙】文都可以看出歐陽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參考答案:
20
、(
1
)到處
(
2
)離開
(
3
)像
(
4
)這
21
、汝記吾言/三十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
③
也
!
22
、(
1
)士大夫沒(熟)讀過蘇東坡詩文的,便覺得沒面子(氣短)。
(
2
)大家只知道跟在太守后面游玩而快樂,卻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樂趣。
23
、
D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562888.html
相關閱讀:閱讀《梁嘗有疑獄》(附答案)
《陸元方賣宅》閱讀答案
《金山夜戲 張岱》閱讀答案
“天時不如地利”“子貢問政”比較閱讀答案
《世說新語》選文“魏武嘗過曹娥碑下”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