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教學與學生素質培養(yǎng)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初三化學教學與學生素質培養(yǎng)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它是文理兩科的有機結合體,在眾多的化學問題中既含抽象的空間想象,又有具體的邏輯思維能力的運用。因而它又是考察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學科。

初中教材雖然知識深度有限,但其內涵較廣,因此教師應在把握教材難度的同時,要深鉆教材,努力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就此我們就怎樣利用教材來提高學生的素質談一下自己膚淺的認識:

1 挖掘素材,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提高學生的環(huán)境意識。
例如介紹我國古今化學方面的成就,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介紹大自然中化學變化的杰作我國廣西桂林地區(qū)溶洞內的鐘乳石、石筍、石柱的形成而構成的風景壯觀的景象,培養(yǎng)學生的美感;介紹臭氧層的破壞、水資源的貧乏及污染現(xiàn)狀,煤氣中毒、金屬銹蝕等對生活的危害,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等。通過以上手段不斷地強化學生的激情,使學生能滿懷激情地去努力學習。

2 對比歸類,優(yōu)化思維,培養(yǎng)學生嚴謹治學的科學態(tài)度。
例如在講述研究空氣的成分時,將初三化學教材中的實驗1燃燒匙內物質分別用木炭、蠟燭等,比較三種情況時,鐘罩內水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從而揭示二氧化碳雖然部分溶于水,但位于水面上的二氧化碳氣體產(chǎn)生了一定的壓強,造成了以上實驗的差別。讓學生得出了以上三種實驗方案中能測定空氣成分的最佳方案。這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認識到必須要用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來對待科學中的問題。

3 創(chuàng)設現(xiàn)象,制造氛圍,充分發(fā)揮實驗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開展課外小實驗,有些實驗能讓學生親手做的力求學生動手。在動手過程中的親身參與和成功的歡樂都會使學生歡欣鼓舞,并產(chǎn)生進一步學習的愿望。

4 抓住重點,認真?zhèn)魇,使學生融會貫通,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在講授完《燃燒與緩慢氧化》一節(jié)后,可以從生活實踐中列舉幾例燃燒來說明它有能被人類充分利用的一面即有益燃燒,同時也還存在著對人類嚴重危害的一面,使學生認識到學好有關方面的內容,嚴防有害燃燒的發(fā)生等。


分頁:第[1] [2]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567018.html

相關閱讀:2016年中考化學推斷題的解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