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洲與亞洲氣候的相似性與差異性分析(二)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xué)習(xí)網(wǎng)
二、氣候形成因素的比較

位置、面積、大陸形狀:北美洲大陸為7°12′N--71°59′N,北美大陸北寬南窄,略呈一倒置三角形,大陸軀干部分位于70°--30°N之間,主要屬于北溫帶。而亞洲大陸緯度范圍為11°3′S--81°N,是南北所跨緯度最廣的大洲,使亞洲在氣候上具有從赤道帶到北極帶的所有氣候帶。從緯度位置上看,北美洲的緯度范圍不及亞洲廣大。亞洲的最南端已經(jīng)到了南半球,而美洲整體都在赤道以北,因此熱帶氣候的區(qū)域比亞洲要少一些。而最北端北美洲比亞洲也少約10個緯度,因此寒帶的冰原氣候,和苔原氣候可能比亞洲也要少。因此,雖然亞洲與北美洲氣候均具有多樣性,但是亞洲氣候種類的多樣性要強于北美洲。從海陸位置上看,亞洲東臨太平洋,西南臨印度洋、北臨北冰洋,三面環(huán)海,西端則為內(nèi)陸,且跨緯度很大。北美洲比亞洲“瘦”,是一個倒置的三角形。北美洲北瀕北冰洋,南濱墨西哥灣,東、西分別面臨遼闊的大西洋和太平洋,東北隔格陵蘭海、丹麥海峽與歐洲相望,西北隔白令海峽與亞洲相對。北美洲總面積2422.8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16.2%,為世界第三大洲。亞洲面積(包括附近島嶼)為4400萬平方千米,約占亞歐大陸總面積的4/5,全球陸地總面積的1/3,為世界第一大洲。從面積上看,北美洲比亞洲要小很多,氣候分布的類型也因此少于亞洲。

北美洲和亞洲氣候成因都受大氣環(huán)流的影響。亞洲的天氣和氣候,直接受大氣環(huán)流的作用,主要反映在氣壓場的分布和變化,及其引起的風(fēng)向和氣團與鋒帶的活動上。對亞洲氣候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有四個大氣活動中心。它們是:冬季在大陸上形成的干冷的西伯利亞高壓(或稱蒙古高壓)和在北太平洋形成的冷濕的阿留申低壓;夏季在大陸上形成的印度熱低壓(或稱塔爾熱低壓或伊朗熱低壓)和在太平洋上形成的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或稱夏威夷高壓)。北美大陸的氣壓配置圖式與亞歐大陸相似,具有四大活動中心,即兩副極地低壓中心——北大西洋冰島低壓和北太平洋阿留申低壓,兩副熱帶高壓中心——北大西洋亞速爾高壓和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壓。另外,在北美大陸內(nèi)部還有一冬高夏低冬夏交替的氣壓活動中心,因北美大陸冬夏海陸熱力差異不如亞洲顯著,高、低壓的強度相對較弱。上述四大氣壓活動中心的強度和中心位置也因季節(jié)而變動。

影響北美氣候的氣團有冰洋氣團、極地加拿大氣團、極地太平洋氣團、極地大西洋氣團、熱帶墨西哥灣氣團、熱帶大西洋氣團、熱帶太平洋氣團和熱帶大陸氣團。它們的源地不同,對北美氣候影響的程度也有差異。影響亞洲氣候的主要氣團有:冰洋氣團、極地西伯利亞氣團、極地太平洋氣團、熱帶大陸氣團、熱帶太平洋氣團和赤道氣團。

在亞洲,冬季西伯利亞高壓非常發(fā)育,幾乎控制全部亞洲大陸。西伯利亞高壓是大陸反氣旋中心和干冷的極地大陸氣團源地,也是冬季大陸季風(fēng)源地。冬季季風(fēng)的強弱,主要決定于該高壓勢力的強弱。夏季,亞洲大陸強烈增溫,成為一個巨大的低壓區(qū),因為夏季印度低壓與赤道低壓連為一體,副熱帶高壓乃被大陸低壓隔斷,分列于亞歐大陸的東西兩側(cè)。印度低壓夏季并向東北擴張,布滿亞洲內(nèi)陸,它與夏威夷高壓共同構(gòu)成控制夏季氣候的主要系統(tǒng)。

在北美洲,冬季兩大洋副極地低壓勢力增強,兩大洋副熱帶高壓中心南移,強度減弱。但是北美大陸高壓遠(yuǎn)不如亞洲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強大,且常受氣旋活動干擾,實際上低壓與高壓在不斷交替著,天氣不穩(wěn)定。夏季大陸增熱,在西南部形成大陸低壓中心,副熱帶高壓破裂,其中心位置向北部擴張,勢力增強。 1 2>>尾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585118.html

相關(guān)閱讀:強化構(gòu)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