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秋水》初三知識點整理及練習(xí)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初中課內(nèi)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鑒于大家對作文頻道的關(guān)注,作文頻道小編在此為大家搜集整理了初三知識點整理及練習(xí),供大家參考!
《秋水》初三知識點整理及練習(xí)
秋水
一、【知識儲備】
1.字詞積累
秋水:秋天的洪水。百川灌河:許多河流注入黃河。灌,注入。河,黃河。不辯牛馬:分辨不清牛和馬。辯,分辨,現(xiàn)在寫作“辨”。欣然:高興的樣子。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認(rèn)為天下盛美的東西全部都在自己身上。己,自身。東面而視:面向東觀看。面,面向,朝向。視,看。望洋:抬著仰望的樣子。野語:俗語,俗話。莫己若:即“莫若己”,沒有人能比得上自己。少仲尼之間:認(rèn)為孔子的學(xué)識少。輕伯夷之義:認(rèn)為伯夷的道義輕。大方之家:得大道的人。方,道。
2.作家作品
⑴莊子,名周,戰(zhàn)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文學(xué)家。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莊周一生著書十余萬言,書名《莊子》。莊周的思想,是以老子為依歸。
⑵《莊子》強(qiáng)調(diào)“全性保真”,舍棄任何世俗的知識和名譽地位,以追求與宇宙的抽象本質(zhì)——“道”化為一體,從而達(dá)到絕對的和完美的精神自由!肚f子》對現(xiàn)實有深刻的認(rèn)識和尖銳的批判。不同于其他人只是從統(tǒng)治者的殘暴來看問題,作者還更為透徹地指出,一切社會的禮法制度、道德準(zhǔn)則,本質(zhì)上只是維護(hù)統(tǒng)治的工具。
⑶背景鏈接本篇是《秋水》的節(jié)選,篇名為文章篇首的二字,與文章中心沒有關(guān)系。
⑷《莊子》名言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無限的。)
2、名也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二者兇器,非所以盡行也。(名是相互傾軋的原因;智是相互斗爭的手段。兩者是兇器,是不可以盡行的。)
3、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無道,圣人生也。(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業(yè);天下無道,圣人只能保全生命。)
4、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白馬跳過縫隙),忽然(一晃而過)而已。
二、【文本解讀】
一、謀篇立意:這篇文章以河神見海神為喻,說明個人的見識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對的,告誡人們不能囿于己見而驕傲自大。
二、文章脈絡(luò)課文可分兩層。
第一層(開頭至“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寫黃河的壯闊和河伯的驕傲自滿。
第二層(“順流而東行”至文末),寫河伯見到大海后自嘆弗如。
三、寫作方法
1、對比手法的運用。在寫河神認(rèn)識的前后變化時,用了對比的手法,如將黃河的壯闊與北海的廣闊作比較(前者是“百川灌河”,“兩?渚崖之間,不辯牛馬”;后者是“不見水端”),還將河伯前后的認(rèn)識作了對比(“欣然自喜”——“望洋自若而嘆”)。這種手法的運用,使人覺得文章通俗、明白、形象易懂。
2、設(shè)喻說理。這篇文章用河神見海神的寓言故事來說明哲理,通篇都在設(shè)喻,說明個人的見識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對而言的,告誡人們不能囿于己見而驕傲自大。
四、練習(xí)解答
一、1.河伯對自己的認(rèn)識由“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到“望洋向若而嘆”認(rèn)為野語說的就是他,并嚴(yán)格剖析了自己,無情地批評了自己,最終還清醒地認(rèn)識到,自己的淺陋將長久地被大方之家恥笑。他的認(rèn)識發(fā)生變化的原因在于他看到了北海的壯闊,此其一;其二,他善于將黃河與北海作比較,將自己與海神作比較,在比較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最后,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具有勇于自我批評的精神。
2.課文以河神見海神為喻,說明個人的見識有限,經(jīng)過比較,就會顯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驕傲自滿,就難免貽笑大方。
三、【同步訓(xùn)練】
一、基礎(chǔ)訓(xùn)練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涇流(  ) 渚崖(  )
2、填空:莊子,名,中期國人,他繼承并發(fā)展了的思想,為學(xué)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肚f子》研究者大多認(rèn)為是莊子所作。
3、默寫:⑴《秋水》中寫河伯驕傲自大的句子是。
⑵河伯見到海神若后自我反省的句子是:野語有之曰:“,,。”

⑶由本文引出的兩個成語是 、。
4、重點字詞
秋水時至欣然
輕伯夷之義者涇流
百川灌河不辨牛馬
至于北海東面而視
望洋向若而嘆
不見水端野語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始旋其面目聞道百
則殆矣以為莫己若者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子之難窮
5、古今異義
(1)百川灌河古:  今:
(2)至于北海古:今:
(3)于是焉古:今:
6、詞類活用
(1)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2)少仲尼之聞,輕伯夷之義者:
(3)順流而東行:
7.通假字。
(1)不辯牛馬:(2)涇流之大:
8.一詞多義
始河伯始旋其面目始吾弗信
見不見水端見笑于大方之家
聞聞道百少仲尼之聞
面東面而視伯始旋其面目
若望洋向若而嘆以為莫己若者
少少有大志少仲尼之聞
9、解釋下列虛詞
(1)之涇流之大()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吾非至于子之門()/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野語有之曰()/我之謂也()/今我睹子之難窮也()
(2)而順流而東行東面而視望洋向若而嘆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
10、翻譯下列句子
①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②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③“聞道百,以為莫已若”者,我之謂也。
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⑤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
初三知識點整理及練習(xí)就到這里結(jié)束了,大家一定要認(rèn)真閱讀,希望能有所啟發(fā),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598055.html

相關(guān)閱讀:《愛蓮說》中考閱讀2篇(附答案)
《答謝中書書》《醉翁亭記》對比閱讀答案
《隆中對》知識點總結(jié)
七級下文言文復(fù)習(xí)匯編
江門市實驗中學(xué)七下第五單元晨讀達(dá)標(biāo)測試(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