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甕雷鳴”的實驗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物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銅甕雷鳴”的實驗 由物理網(wǎng)資料整理

西漢劉安(前179~前122)在《淮南萬畢術》中云:“銅甕雷鳴。”其注日:“取沸湯置甕中,堅塞之,內于井中,則作雷鳴,聞數(shù)十里。”意思是:把開水倒進銅甕里(但勿倒?jié)M),將銅甕密封后丟入井中,聲似雷鳴,數(shù)十里也能聽到。銅甕怎能“雷鳴”?原因可能有兩種:第一,銅甕在下沉過程中,甕內水面之上蒸氣遇冷降溫凝結,壓強減低,水的沸點隨之降低,水再次沸騰作響;第二,若甕壁極薄,當甕內壓強降低時,受大氣壓加水壓的作用,銅甕向內破裂,造成爆炸,聲似雷鳴。上述兩種現(xiàn)象,都是通過空氣冷凝的方法達到做功的目的,F(xiàn)中學用鐵皮盒替代銅甕演示上述第2種現(xiàn)象,實驗時因條件限制不在水中而在空氣中進行。若演示上述第1種現(xiàn)象,則是將燒瓶內水燒開后稍冷卻,再在瓶外澆冷水降溫減壓來實現(xiàn)。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598520.html

相關閱讀:人教版九級物理:《密度與社會生活》知識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