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甲】【乙】?jī)啥挝淖郑瓿?br />8
~
10
題。
甲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
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節(jié)選自《孟子·魚我所欲也》)
乙
荀巨伯遠(yuǎn)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①,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yuǎn)來相視②,子令吾去,敗義③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dú)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
。”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并獲全。
(選自劉義慶《世說新語》)
【注】①
郡:此指城。
②
相視:看望你。
③敗義:毀壞道義。
8.
根據(jù)語境,解釋句中加點(diǎn)詞意思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1
分)
A.
二者不可得兼
兼:同時(shí)得到
B.
則凡可以得生者
可以:能夠用來
C
.
子可去
去:前往
D.
一
郡盡空
一:整個(gè)、全
9.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語句。(
4
分)
⑴
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譯句:
⑵
不忍委之
譯句:
10.
甲段文字用“
①
”設(shè)喻,引發(fā)出了
②
的觀點(diǎn)。這是我們民族傳統(tǒng)道德修養(yǎng)中的精華。乙文中的荀巨伯正如孟子提到的賢者,生死面前,把義放在首位,以一句“
③
”令胡賊自慚,從中可見孟子這種觀點(diǎn)影響的深遠(yuǎn)。(
3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xué)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8. C
評(píng)分:本題1
分。
9.
⑴人人都有這種思想,(只不過)賢人能不喪失(這種思想)罷了。
⑵(我)不忍心拋下他。
評(píng)分:本題4
分。每句2
分。關(guān)鍵詞語“之”、“喪”、“耳”、“委”譯出1
分,句子完整、連貫1
分。
10
.①舍魚而取熊掌
② 舍生而取義
③
寧以我身代友人命
評(píng)分:本題3
分。每空1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604339.html
相關(guān)閱讀:文言文閱讀??《張之萬之馬》閱讀答案
“張?jiān)蕽?jì),青州北海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師老馬與蟻》閱讀答案
《傷仲永》顧炎武《與友人書》比較閱讀附答案
《五柳先生傳》與《但識(shí)琴中趣》比較閱讀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