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晉王述①初以家貧,求試宛陵令②,所受贈遺③千數(shù)百條。王導④戒⑤之,答曰:“足⑥自當止。”時人未之達⑦也。其后屢居州郡,清潔絕倫⑧,宅宇舊物不革于昔,始為當時所嘆⑨。予嘗讀而笑之。夫所謂廉士者,唯貧而不改其節(jié)⑩,故可貴也;今以不足而貪求,既足而后止,尚可為廉乎?而史臣著之,以為美談,亦已陋 矣。(選自《滹南遺老集》王若虛)
注釋
①王述,字懷祖,晉朝的大官。
②求試宛陵令:求得宛陵縣的縣官。
③遺:此處讀“wèi”。
④王導:當時的丞相。
⑤戒:勸告。
⑥足:富足。
⑦未之達:即未達之,不明白他的品格。
⑧絕倫:超過一般人。
⑨嘆:贊嘆。
⑩節(jié):節(jié)操。著:寫。 陋:沒見識
譯文
山西的王述早期比較沒錢,求了個宛陵縣縣令的官做,(任上)收受賄賂一千多起。王導勸誡他(這樣做不好),他回答說:“撈夠了自然就不撈了。”當時的人都不理解他的品格。后來他經常調動做地方領導工作,清廉得超過一般人,不動產動產都用舊的不換(新的),這才被人們贊嘆。我曾經讀到這里而笑他。所謂清廉的人,窮也不會改變他的操守,所以可貴;而他因為沒錢而貪婪索取,撈夠了后停止,這還能稱為清廉么?而史臣記錄下來,以為是令人稱頌的事,真沒見識!
練習題
1、解釋文中標紅字的詞語。
遺: 贈送或給予!L: 曾經。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子的大意。
王導戒之,答曰:“足自當止。”
答:王丞相(“王導”或“當時的丞相”)勸告他(或“王述”)。(他)回答說:“富裕之后自然就不再受禮 了。”(答出大意即可)
3、對選文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D )
A.作者認為窮而不貪才值得贊揚。 B.作者認為貪足之后才不貪,算不得廉潔,不值得贊揚。
C.按照作者的觀點王述的行為算不得廉潔。 D.按照作者的觀點王述的行為是值得贊嘆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604341.html
相關閱讀:“曹武惠王,國朝名將,勛業(yè)之盛,無與為比”閱讀答案及翻譯
《攘雞》閱讀答案
《鄒忌諷齊王納諫》《南史?虞愿傳》比較閱讀答案
《鄭谷》閱讀答案
《山市》拓展閱讀《蜃說》參考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