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論文之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下功夫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政治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論文之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下功夫】下面是對初中政治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下功夫論文的寫作,希望同學們認真閱讀下面的文章。

  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下功夫

  宗旨是行動,即:實效。下面就幾年初三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一、聯系實際用辯證的觀點引導學生走出思想認識的誤區(qū),達到實效。

  資產階級自由化分子,利用青少年知識的局限性和認識問題的片面性,宣揚西方的資本主義道路,否定我國的社會主義方向,他們脫離我們國家的國情,簡單地進行攀比,造成有些學生思想認識上的混亂和錯覺,認為我國什么都不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什么都好,崇拜洋產品。初三思想政治教材的第一課,從理論和事實上系統(tǒng)地闡述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這樣進行教學的:用縱橫兩方面的對比,使學生能用辨證的觀點分析我國和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實際,走出思想認識的誤區(qū)。

 。ㄒ唬┛v比:就是從我國建國到現在40多年的發(fā)展變化比。教材用大量事實論述了新中國從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起步的,我國經過40多年的建設,發(fā)展成為初步比較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在經濟建設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使學生相信了我們國家自己的力量,并激勵學生決心把我國建設得更好。

 。ǘM比:就是我國和西方發(fā)達國家從建國史和生產力進步史比。

 。薄奈覈臀鞣桨l(fā)達國家建國史來比,西方某些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從確立資本主義制度時期算起經歷了大約400多年的時間,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從1949年算起,才不過40多年,資本主義這400年的發(fā)展靠的是剝削、掠奪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眾多國家,其中也靠的是對中國侵略,掠奪了一個世紀,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所賴以建立的基礎卻是被這些資本,帝國主義國家掠奪得貧窮無比,災難深重的舊中國。這樣一比,學生認清了帝國主義的本質,激起了氣憤之情,防止了盲目崇外。

 。、教材用事例分析了我國生產力發(fā)展和西方生產力的差距,教材指出:“我國農業(yè)生產率低下,許多農村里,基本上還是用鋤頭、鐮刀,犁耙極簡陋的工具和畜力進行耕作。我國農業(yè)勞動力大約是美國的100倍,而生產的糧食卻跟他們差不多,工業(yè)上,我國紡織廠里,一些三、四十年代的紡紗機還轉”。要想改變這種落后的現狀就得靠科技,科技又靠的是人才,人才靠的是每一位同學,現在我國人民科學文化總體水平不高,所以,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是刻不容緩的。這樣一橫比,就幫助學生在了解我國基本國情的基礎上,樹立了為振興中華,實現四化而學習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使學生產生了壓力,學習上產生了動力。通過辯證分析,縱橫對比,澄清了學生的模糊認識,達到了教育的實效。

  二、利用學生中的熱點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辨別是非的能力,從而達到教學的實效性。

  中學生是一個特定的社會群體,在初中學生中,由于共同的心理特征、生活方式、共同的活動環(huán)境,使他們對某些問題表現出相同的關注和熱情,這些問題就是學生中的熱點問題。

 。ㄒ唬┤绾慰创疱X的問題。

  由于我國正處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社會大變革時期,人們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正面臨著劇烈震蕩和深刻變革,由于市場經濟的正確導向乏力,社會道德生活出現了某種程度的無序、滑坡,某些人的行為出現了失范,有些人為追逐金錢而不擇手段,認為有了錢就有了一切,錢能買文憑,犯了法可以拿錢去保,有錢能使鬼推磨……敗壞了社會風氣,甚至損害了民族氣節(jié)。初三政治教材第四課《重視和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一課用理論和事實透徹地分析了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及兩個文明一起抓,兩手都要硬的觀點,明確地提出了用道德做為衡量一個人的標準,同時,對社會上不同層次的人提出了不同的道德標準。通過學習,幫助學生認清了拜金主義的危害及社會存在的各種消極現象,初中數學,培養(yǎng)了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

 。ǘ┰鯓涌创母镩_放這個問題。

  初三學生大多十四、五歲,生長在改革開放深入發(fā)展時期。改革開放的新思想、新觀念,對他們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在改革開放中,社會上的陳腐舊觀念,保守思想也影響了他們。有的人對我國改革開放后的社會制度有些懷疑,還有的人認為開放后我國的錢都叫外國人掙去了。初三思想政治教材第一課從理論和實踐上對這兩個問題分析得很清楚。第一,改革是否改變了社會制度,教材用小崗農民改革的成功和首鋼改革經驗的事實來說明了改革的正確性,通過對我國舊的體制弊端的分析,證明了改革的必然性和迫切性,使學生真正認識到了,不改革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沒有出路,不改革,社會主義事業(yè)有被葬送的危險,改革不是動搖社會主義制度,而是在堅持社會主義的前提下,使各種具體制度和具體管理形式逐步完善,適應生產力發(fā)展,這樣做,恰恰是為了進一步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第二,對外開放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詳細地敘述了什么是對外開放及對外開放的必要性,使學生真正理解了列寧這段話的真正涵義:“資本主義得到的將是多余的利潤,這種多余的東西由它去吧,我們所得到的將是最主要的東西,有了這些東西,我們就一定能夠鞏固起來,在經濟上戰(zhàn)勝資本主義”,澄清了學生的認識。

  通過教學,提高了學生分辯是非識別善、惡、美、丑的能力,把握住了學生思想脈搏,使政治課發(fā)揮實際效應。

  三、解開思想疑點,引導激發(fā)學生走好人生之路。

  學習——認識——實踐——落實。這是思想政治課教學教育的一系列過程,要使學生實現由“知”到“行”的飛躍,存在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信”,有些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的科學性持懷疑態(tài)度,甚至產生逆反心理,認為書本上的例子都是唱高調,書中的道理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這就是思想政治課的疑點,要認真分析產生疑點的原因,再找出實際可行的解決辦法,分析原因有二:第一,少數中學生受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影響,在思想認識上產生了誤解,在實際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兩手抓,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引導學生解開疑點,達到信。第二,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過程中一些社會消極因素的影響,如社會上的某些腐敗現象,以權謀私、損公肥私等也毒害我們的青少年一代,思想政治課要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道理引導教育學生走出誤區(qū)、相信教材、相信真理,激發(fā)學生走好人生的正確之路。

  總之,思想政治課,要想達到教學教育的目的,必須從學生的認識實際出發(fā),解決好學生的疑點、難點問題,教育學生用辨證的觀點看問題,堅定學生的政治立場和正確方向,提高學生的免疫能力,做到知、行統(tǒng)一,實際中見成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60892.html

相關閱讀:初中政治中考模擬試題練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