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①咎犯:春秋時晉國的卿。②厭:滿足。③雍季:春秋時期晉國大臣。④遇:對待。⑤權(quán):權(quán)宜,變通。
10.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晉文公將與楚戰(zhàn)城濮
B.戰(zhàn)陳之事,不厭詐偽
C.雖愈利,后無復(fù)
D.城濮之戰(zhàn),咎犯之謀也
11.下列選項中的“以”與“以詐偽遇人”的“以”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雖不能察,必以情
12.翻譯句子。(2分)
焚林而獵,愈多得獸,后必無獸。
譯文:
13.晉文公不用雍季之計卻賞賜他,從中可以看出晉文公是位
參考答案
10.B
11.A
12. 放火焚燒山林來打錯,盡管暫時能打獲到很多野獸,但是最終會到無獸可獵的地步。
13.深謀遠慮(遠見卓識)
【參考譯文】
晉文公要在城濮和楚軍交戰(zhàn),文公征詢咎犯的意見,問咎犯:“這仗該怎樣打?”咎犯說:“如果是做仁義的事,那就不該討厭忠誠守信用;如果是和敵軍開戰(zhàn),那最好是兵不厭詐,F(xiàn)在既然是和楚軍交戰(zhàn),君王你就只管使用欺詐就可。”文王辭別咎犯后,又去請教雍季,雍季回答說:“放火來焚燒山林,盡管暫 時能打獲到很多野獸,但是最終會到無獸可獵的地步;用欺詐手段對付人,雖然一時能獲得很多利益,但到最后一定會無利可圖。所以君王還是正大光明行事為好。”文王沒有聽從雍季的話,而是采納了咎犯的計策,和楚軍開戰(zhàn)時用計大敗楚軍;貒院螅为動泄θ藛T,首先是獎賞雍季,然后才獎賞咎犯。這時晉文公身邊的人就說了:“我們之所以能在城濮之戰(zhàn)中獲勝,靠的是咎犯的計策。君王論功行賞為何將雍季放在最前面,這是為什么?”文公回答說:“咎犯的詐術(shù),只是權(quán)宜之計,適用于一時戰(zhàn)爭需要;而雍季的忠信觀點,則是符合長遠的利益,我怎么能只看重權(quán)宜之計而輕視長遠利益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614132.html
相關(guān)閱讀:《陳亢問于伯魚》閱讀答案
“老河兵與二石獸”閱讀答案
《閻羅王錄囚》閱讀答案及翻譯
《陳涉世家》閱讀答案
沈括《夢溪筆談 虹》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