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復習資料之黃土高原氣候條件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八年級地理之黃土高原氣候條件】,總的趨勢是從東南向西北遞減,夏季風漸弱,蒸發(fā)量遠大于降水量。該區(qū)的范圍與草原帶大體一致。

  東南部半濕潤區(qū)

  主要位于河南西部、陜西關中、甘肅東南部、山西南部,年均氣溫8~14℃,年降雨量600~800毫米,干燥指數1.0~1.5,夏季溫暖,盛行東南風,雨熱同季。該區(qū)的范圍與落葉闊葉林帶大體一致。

  3 西北部干旱區(qū)

  主要位于長城沿線以北,陜西定邊——寧夏同心、海原以西。年均溫2℃~8℃,年降雨量100~300毫米,干燥指數2.0~6.0。氣溫年較差、月較差、日較差均增大,大陸性氣候特征顯著。風沙活動頻繁,風蝕沙化作用劇烈。該區(qū)的范圍與荒漠草原帶大體一致。

  黃土高原地區(qū)降雨年際變化大,豐水年的降水量為枯水年的3~4倍,初中地理;年內分布不均,汛期(6~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且以暴雨形式為主。

  每年夏秋季節(jié)易發(fā)生大面積暴雨,24小時暴雨籠罩面積可達5~7萬平方千米;。河口鎮(zhèn)至龍門、涇洛渭汾河、伊洛沁河為三大暴雨中心。形成的暴雨有兩大類,一類是在西風帶內,受局部地形條件影響,形成強對流而導致的暴雨,范圍小、歷時短、強度大,如1981年6月20日陜西省渭南地區(qū)的暴雨強度達267毫米/60min。另一類是受西太平洋副高壓的擾動而形成的暴雨,面積大、歷時較長、強度更大,如1977年7、8月,在晉陜蒙接壤地區(qū)出現了歷史罕見的大暴雨,籠罩面積達2.5萬平方千米;,安塞(7月5日,225毫米)、子洲(7月27日,210毫米)、平遙(8月5日,365毫米),暴雨中心內蒙古烏審旗的木多才當(8月1日)10小時雨量高達1400毫米。

  總結:黃土高原地區(qū)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春季受極地干冷氣團影響,寒冷干燥多風沙;夏秋季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印度洋低壓影響,炎熱多暴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61960.html

相關閱讀:初中地理知識點總結之巴西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