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課堂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與應對策略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數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摘要:有效互動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當前初中數學課堂中的師生互動存在形式單一、內容單調、深度缺乏等問題,通過轉變角色意識、優(yōu)化教學程序、掌握傾聽藝術等策略,可提高課堂互動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數學,師生互動,策略

  師生互動是指師生之間因教學關系而發(fā)生的各種形式、性質和各種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它既是師生間交互作用、影響的方式和過程,也指師生間互動所導致的相互間心理上、行為上的改變。課堂教學中師生有效互動是在一定組織形式下,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媒體等各要素之間產生的一種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體現學生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活動。

  一、當前初中數學課堂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

  1、形式單一,多師生互動,缺生生互動。據有關調查,目前課堂教學所采用的比較多的師生互動是教師與學生全體、教師與學生個體的互動,而教師與學生小組、學生個體與個體、學生小組與學生小組之間的互動較少,形式比較單一。

  2、內容單調,多認知互動,缺情感互動。課堂上缺乏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教師舍不得花時間讓學生展示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使師生彼此借鑒,共同進行情感體驗。

  3、深度缺乏,多形式互動,缺實質互動。許多課堂互動徒具形式,無實質內容,教師的課堂提問沒有思考價值和實質內容。

  二、初中數學課堂有效互動的策略

  1、轉變角色意識,為課堂教學有效互動提供保證

  傳統(tǒng)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角色是傳道、授業(yè)、解惑,新課標教師的角色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必須從傳統(tǒng)課堂中單向灌輸知識、學生被動參與的教學方式中走出來,樹立科學的教學觀,明確有效互動對學生學習的重大意義,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而不是過分關注教師如何“教”上,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師角色,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實現師生間、生生間的平等互動,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激發(fā)者、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者、個性張揚的促進者。

  在課堂教學互動中教師不再是特權式人物,而是與學生平等對話的一員,課堂教學有效互動“是對雙方的傾聽,是雙方共同在場、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參與的關系”,是“師生之間的相互接納與分享”。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師生形成了一個“學習共同體”,他們都作為平等的一員在參與學習過程,進行心靈的溝通與精神的交融。要實現師生之間的平等,教師就不能“一言堂”,應該給予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主動發(fā)言、共同參與的機會;要實現師生之間的平等,教師就不能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使一部分學生成為互動的“主力”、另一部分學生成為互動的“替補”;要實現師生之間的平等,教師就應該學會傾聽,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把握學生的思維脈搏,尋找學生的思維火花。

  2、優(yōu)化教學程序,拓展有效互動的空間

 。1)設計有效提問,激活學生思維。教師的提問,首先應該在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處選擇一個最恰當的問題進行發(fā)問,提問的內容應根據學生已有水平和思維能力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形象到抽象,逐步逼近數學本質。提問要有思考價值,能夠鞏固已學知識、啟發(fā)思維活動,引起對所學內容更深層次的思考。其次,教師的提問要形式多樣,可將問題設計成填空選擇題或判斷改錯題等多種形式,以增加學生對問題的深刻認識。再次,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接近本質的數學問題情境,在學生觀察、實驗、猜想、推理、反思過程中的關鍵處、矛盾處、對比處,抓住疑難點、興趣點、模糊點,適時提出問題,為學生指明探索方向和思維途徑。最后,教師的問題要具有發(fā)散性,以擴大學生思維的空間和課堂有效互動的空間。問題可讓學生有多種解決策略、思考方向、操作方法的選擇,由此產生更大的互動空間和需求,增強互動的有效性。

首頁上一頁12下一頁末頁共2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623601.html

相關閱讀:2016中考數學一?荚囕o導:注重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