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山東煙臺市中考)
文言文閱讀(11
分)
晉文公將與楚戰(zhàn)城濮,問于咎犯
①
曰:“為奈何?”咎犯曰:“仁義之事,君子不厭
②
忠信;戰(zhàn)陳之事,不厭詐偽。君其詐之而已矣。”辭咎犯,問雍季
③
。雍季對曰:“焚林而獵,愈多得獸,后必?zé)o獸。以詐偽遇
④
人,雖愈利,后無復(fù)。君其正之而已矣。”于是不聽雍季之計,而用咎犯之謀。與楚人戰(zhàn),大破之。還歸賞有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左右曰:“城濮之戰(zhàn),咎犯之謀也,君行賞先雍季何也?”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時之權(quán)
⑤
也;雍季之言,萬世之利也。吾豈可以先一時之權(quán),而后萬世之利哉?”
【注】①咎犯:春秋時晉國的卿。②厭:滿足。③雍季:春秋時期晉國大臣。④遇:對待。權(quán):權(quán)宜,變通。
10
.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3
分)
A
.晉文公將與楚戰(zhàn)城濮
上使外將兵
B
.戰(zhàn)陳之事,不厭詐偽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C
.雖愈利,后無復(fù)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
.城濮之戰(zhàn),咎犯之謀也
肉食者謀之
11
.下列選項中的“
以”
與“
以詐偽遇人”
的“
以”
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3
分)
A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
.皆以美于徐公
C
.雖不能察,必以情 D
.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12
.翻譯句子。(2
分)
焚林而獵,愈多得獸,后必?zé)o獸。
13
.晉文公不用雍季之計卻賞賜他,從中可以看出晉文公是位
的君主。(3
分)
答案:
10
.B
(A
項第一個“將”:副詞,將要,第二個“將”:動詞,帶領(lǐng);C
項第一個“利”:名詞,利益,第二個“利”:鋒利,銳利;D
項第一個“謀”:名詞,計策,計謀,第二個“謀”:動詞,謀劃,商量)
11
.A
介詞,用(B
項動詞,認(rèn)為,C
項介詞,根據(jù),D
項表結(jié)果連詞,以致)
12.
放火焚燒山林來打錯,盡管暫時能打獲到很多野獸,但是最終會到無獸可獵的地步。
13
.深謀遠慮(遠見卓識)
【參考譯文】
晉文公要在城濮和楚軍交戰(zhàn),文公征詢咎犯的意見,問咎犯:“這仗該怎樣打?”咎犯說:“如果是做仁義的事,那就不該討厭忠誠守信用;如果是和敵軍開戰(zhàn),那最好是兵不厭詐。現(xiàn)在既然是和楚軍交戰(zhàn),君王你就只管使用欺詐就可。”文王辭別咎犯后,又去請教雍季,雍季回答說:“放火來焚燒山林,盡管暫時能打獲到很多野獸,但是最終會到無獸可獵的地步;用欺詐手段對付人,雖然一時能獲得很多利益,但到最后一定會無利可圖。所以君王還是正大光明行事為好。”文王沒有聽從雍季的話,而是采納了咎犯的計策,和楚軍開戰(zhàn)時用計大敗楚軍;貒院螅为動泄θ藛T,首先是獎賞雍季,然后才獎賞咎犯。這時晉文公身邊的人就說了:“我們之所以能在城濮之戰(zhàn)中獲勝,靠的是咎犯的計策。君王論功行賞為何將雍季放在最前面,這是為什么?”文公回答說:“咎犯的詐術(shù),只是權(quán)宜之計,適用于一時戰(zhàn)爭需要;而雍季的忠信觀點,則是符合長遠的利益,我怎么能只看重權(quán)宜之計而輕視長遠利益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640173.html
相關(guān)閱讀:“魚,我所欲也”比較閱讀答案
“范式,字巨卿,與汝南元伯為友”閱讀答案
比較閱讀:《飲酒(其五)》《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釣魚記》
《周亞夫細(xì)柳營》閱讀答案
《好問則裕,自用則小》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