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選自《三國志》,有刪改)
[注釋]①曹公:即曹操。下文的“羽”和“紹”分別為關羽、袁紹。
②禽:通“擒”。
③白馬:地名。
④封:封存。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2分)
①禮之甚厚。禮 ②謂張遼曰 謂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與“及羽殺顏良”中的“及”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出師表》)
B.及郡下,詣太守。 (《桃花源記》)
C.及魯肅過尋陽。 (《孫權勸學》)
D.徐公何能及君也? (《鄒忌諷齊王納諫》)
(3)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2分)
吾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
(4)面對曹公厚賜,關羽“終不留”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5)本文說“曹公義之”,《魚我所欲也》說“生亦我所欲,義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這兩種“義”你更認同哪一種?請說明理由。(2分)
參考答案:
(1)(2分)認為……有義氣 對……說,告訴 (2)(2分)C
(3)(2分)我一定要立功來報答曹公才會離開。(譯出“乃’’得1分,大意對得1分)
(4)(2分)(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5)(2分)前者可理解為“有原則的朋友之誼”,后者可理解為“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舉動”。言之成理即可。
二:
1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與“及羽殺顏良”中的“及”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出師表》)
B.及郡下,詣太守(《桃花源記》)
C.及魯肅過尋陽(《孫權勸學》)
D.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1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2分)
13.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2分)
14.面對曹公厚賜,關羽“終不留”的原因
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答案】11.(2分)C
12.(2分)我一定要立功來報答曹公才會離開。(譯出“乃’’得1分,大意對得1分)
13.(2分)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劃對兩處得1分,劃對三處得2分,劃五處及五處以上不得分)
14.(2分)(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參考譯文
建安五年,曹操東征。曹操活捉關羽而回,任命關羽為偏將軍,待他非?蜌。袁紹派遣大將軍顏良到白馬進攻東郡太守劉延,曹操讓張遼和關羽作先鋒迎擊顏良。關羽遠遠望見了顏良的旗幟和車蓋,便策馬馳入千軍萬馬之中刺殺顏良,袁紹的眾多將領沒有人能夠抵擋他,于是解了白馬之圍。當初,曹操佩服關羽的為人,而觀察他的心情神態(tài)并無久留之意,對張遼說:“你憑私人感情去試著問問他。”不久張遼詢問關羽,關羽感嘆地說:“我非常清楚曹公待我情義深厚,但是我受劉將軍的深恩,發(fā)誓與他同生死,不能背棄他。我終將不能留下,我必當立功來報答曹公后才離開。”張遼將關羽的話回報給曹操,曹操認為他是義士。關羽殺了顏良后,曹操知道他一定會離走,便重加賞賜。關羽全部封存曹操給他的賞賜,呈書告辭,到袁紹軍中投奔劉備去了。曹操左右的人想要追趕關羽,曹操說:“各人都是為了自己的主人,不必追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641507.html
相關閱讀:《戴震難師》學案設計
《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閱讀答案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比較閱
《商陵君養(yǎng)“龍”》閱讀答案
《喬山人善琴》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