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群體子女與初中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數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相比小學數學而言,初中數學教材結構的邏輯性、系統(tǒng)性更強。所以,初中階段數學學習成績兩極分化較為嚴重。特別是弱勢群體子女在初中數學學習中顯得尤為突出。而在初中教學中如何針對強勢群體子女進行有效的教學已經是老生常談的事了,這也是許多老師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在重視大面積提高教育質量、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加強弱勢群體子女教學已成為我們教師普遍關注的緊迫課題。下面我從四個方面,談談就如何提高弱勢群體子女初中數學成績的一些做法與同行一起探討。

  一、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一般教師的固有思維是通過一段時間的考察期,有形無形地將學生分成好、中、差三類,待以不同的態(tài)度,以施于不同等級的教育。以前總認為好、中、差的比例按正態(tài)分布曲線分布,但近幾年,中等層面的學生有向差生群轉化趨勢,后進生更多了。那么,中等生、特別是后進生是不是不可救藥呢?現代教學觀告訴我們,每個人均有獨特的天賦,都有培養(yǎng)價值,關鍵在于要按照他們早期所表現出來的天賦,適應其特點進行教育。有材料表明,大多數中下生的某些指標,例如:反應能力、適應能力等不僅在學生總體中具有中等水平,他們的“智商”不低,“情商”還具有較高水平,這為教師端正教學觀,改革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實證性的依據。數學學習成績不良學生的困難是暫時的,必須承認通過教育的改革,他們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成功,取得發(fā)展。面對這些中下學生,教育觀念的核心是教師首先應轉變觀念,使自己樹立所有的學生都能教好的意識,充分相信學生發(fā)展的可能性,在充分考慮學生原有水平的基礎上提出適度要求,用自己的信念去鼓舞學生獲取進步,這是做好中下生轉化工作的前提!皼]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我們必須認真地總結。

  二、幫學生樹立成功的自信心口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主要取決于學習興趣和克服學習困難的毅力。學生數學學習跟不上是一個相對長期的過程。由于在學習上屢遭失敗,使他們心靈上受到嚴重的“創(chuàng)傷”,存在著一種失敗者的心態(tài),學習自信心差。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發(fā)展的可能性,幫助學生不斷成功,提高學生自尊自信的水平,逐步轉變失敗心態(tài),形成積極的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內部動力機制。教師要著看于起點,就是新知識在原有知識基礎上的生長點。起點要合適,采有利于促進知識遷移,學生才能學,才肯學。起點過低,學生沒興趣,不愿學;起點過高,學生又聽不懂,不能學。如實施成功教育,創(chuàng)設成功教育情境,為中下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事實上,每個中下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只不過因各種不利的原因沖淡,而不能持久而已。因此,教師必須引導這些中下學生在教師的“成功圈套”中獲得能夠實現愿望的心理自我暗示效應,從而產生自信心,進而感到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實現自己的抱負,達到轉化差生學生的目標。

首頁上一頁12下一頁末頁共2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660235.html

相關閱讀:10分鐘記住初中所學的數學公式和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