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原來,這個小猴子是用一種叫做硫氰化汞的材料做成的。其方法是:取適量的硫氰化汞,少許的水,微量的膠水,再加一些蔗糖和硝酸鉀,把這些物質粘聚后,做成小猴,待干后便可表演。表演前,將小猴的頭部鉆一個小洞,然后滴進幾滴酒精。玻璃棒的一端事先蘸上一些濃硫酸和高錳酸鉀的混合液,因為高錳酸鉀具有氧化性,和濃硫酸混合后,具有強烈的氧化燃燒作用。所以,只要輕輕地點一下小猴子的頭部,酒精即燃,隨后整個猴子開始燃燒,因為含有硝酸鉀(硝酸鉀受熱時放出氧氣),所以燃燒的猛烈。由于硫氰化汞受熱時膨脹極大,于是,一條彎曲的談黃色的長“蛇”拔地而起。但是,當蛇形發(fā)生時,有一種難聞的氣味,注意不要把灰弄到嘴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669212.html
相關閱讀:初中化學百科知識:氟利昂114B-2 CAS 124-73-2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