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體會下列句子的含義
1.你們竟敢到獸穴來抓獅子的毛。
2.一個人到田野去,有時候我想,一株樹也比一個人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的火山,頭顱到熔巖內(nèi)燃燒,拼命巴望掙扎出來。
4.他誠然孤獨,可是有永恒為伴。
五.整體感悟課文后回答
1.客人訪問貝多芬的過程中,主要寫了哪幾件事?
2.作者筆下的貝多芬,主要的性格特征有哪些?
3.貝多芬超出常人的地方表現(xiàn)在哪里?
4.文章怎樣通過肖像描寫來表現(xiàn)貝多芬的生活遭遇、個人氣質(zhì)和特有的精神世界?
【體驗.探究】
六.課內(nèi)語段閱讀
①命運加在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將他的靈魂鎖閉在磐石一樣密不通風的耳聾之中。這猶如一座不見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過,聾雖然帶來了無可比擬的不幸和煩惱,卻也帶來了與人世的喧囂相隔絕的安靜。他誠然孤獨,可是有永恒為伴。
②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簡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說起他往昔的許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時跟海頓學習時的生活,包括他為了糊口指揮鄉(xiāng)村音樂隊的生活請看一看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書里流著一條大河,那條大河就是從貝多芬身上流出來,并且加以引申開的。
③貝多芬向他的客人敘述最后一次指揮音樂會的情形。那次節(jié)目是《費黛里奧》。當他站在臺上按著節(jié)拍指揮時,聽眾的臉上都有一種奇怪的表情,可是誰也不忍告訴他。演奏告終,全場掌聲雷動。貝多芬什么也聽不見,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揮臺上,直到一個女孩拉著他的手向觀眾答謝時,他才緩緩地轉(zhuǎn)過身來。原來他完全聾了!他永遠不能擔任指揮了!
④貝多芬對客人大聲說:聽我心里的音樂!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覺!一個樂隊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鐘里希望寫出的音樂!
1.作者將耳聾比作了什么?有什么表達作用?
2.如何理解在那本書里流著一條大河,那條大河就是從貝多芬身上流出來,并且加以引申開的。
3.聽眾的臉上都有一種奇怪的表情這是什么原因?
4.段③末尾連用兩個嘆號,有什么作用?
5.貝多芬能夠向客人敘述自己最后一次指揮的情形,這表現(xiàn)出他怎樣的精神?
6.貝多芬為什么會說一個人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鐘里希望寫出的音樂?談?wù)勀愕睦斫狻?br />7.假如你是貝多芬最后一次指揮的音樂觀眾,當時會有什么感受?請簡要寫在下面。
七.深入探究下列問題
1.作為一個音樂家,最主要的是要有一雙聰慧的耳朵,而貝多芬卻沒有,他是怎樣看待這一問題的?請試著談?wù)勀愕睦斫狻?br />2.貝多芬曾說過:我要卡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把我完全壓倒!聯(lián)系課文談?wù)勀銖闹懈惺艿搅怂鯓拥纳α?給你什么人生啟迪?
參考答案:
四.1.這是一個比喻句。貝多芬的意思是說,一般人都以為他很難接近。而客人竟然來拜訪他,女傭也未經(jīng)他的允許就讓客人進門,他對他們的做法感到吃驚。 2.一方面,耳聾給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礙,常常被人誤解,他的社會交往受到極大的約束,耳聾的他比不上一棵樹,因為一棵樹尚且可以諦聽大自然的聲音;另一方面,耳聾后的貝多芬遠離人世的喧囂和紛爭,獲得了心靈的純凈和安寧,就心靈的純凈而言,社會中的人不如樹好。 3.貝多芬把自己比作是倒落的火山,熔巖指他的創(chuàng)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說,正當他對音樂的理解更進一步,創(chuàng)作欲望旺盛之時,遭到耳聾的打擊,他不甘就此放棄他的音樂事業(yè),拼命巴望表現(xiàn)他與不幸命運做斗爭的決心。 4.永恒指作為心靈載體的音樂藝術(shù)。這句話是說,貝多芬雖然因為耳聾,與人的交流和溝通發(fā)生困難。但是這種局限又使他超越形體和言辭,直接感知人的心靈世界,進而領(lǐng)悟音樂的真諦。音樂成為他忠實的朋友,撫慰他的心靈,并傳達他的心聲,朋友會離去,會誤解他,但是音樂不會,音樂永遠陪伴他。
五.1.客人參觀貝多芬工作室,貝多芬和客人會面,貝多芬回憶他最后一次指揮音樂的情形。 2.獨立而驕傲,沉郁而堅強,嚴肅而善良,熱愛自然,追求自由,獻身音樂。 3.貝多芬作為一個音樂家,他并沒有在耳聾的打擊下消沉下去,而是直面這一殘酷的事實,一方面盡可能處理日常雜務(wù),另一方面坦然面對耳聾帶來的孤獨和安靜,傾聽自己內(nèi)心的需求和沖動,用心觀察和思考人生,用音樂表現(xiàn)心靈中復雜多變的情感和自我信念、意志,傳達對自我或大自然神秘的,難以名狀的感悟,使音樂成為貝多芬靈魂的表現(xiàn),極大地豐富了音樂的表現(xiàn)力。 4.用描寫十分破舊,甚至不整潔的衣飾,蓬勃的頭發(fā),拖在衣服后面的早已失效了的助聽器,愁苦的臉等印證生活的窘迫和苦難的壓力,以及浪漫,不拘小節(jié),典型的藝術(shù)家的性格特征。用描寫仿佛要挑起整個生命的重荷及命運的擔子的寬闊雙肩,有力的大手有一種凝重不可透視的光的深邃的眼睛緊閉的嘴顯示著他對于不幸遭遇不妥協(xié)不屈服的抗爭意志,從而用心靈彈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動聽的音樂。
六. 1.比作密不通風的磐石和不見天日的囚室。生動形象地表明了耳聾帶給貝多芬的極大不幸。 2.羅曼.羅蘭受貝多芬精神的感召,刻畫了一位與貝多芬經(jīng)歷相似的文學人物,成就了一部著作。 3.觀眾看到貝多芬指揮不正常而表現(xiàn)出驚訝。 4.表現(xiàn)了人們對貝多芬遭遇不幸的震驚和痛惜,傳達出強烈的感情。 5.能坦然,鎮(zhèn)定地面對生活中的痛苦和不幸,具有豁達、樂觀、勇敢的精神。 6.貝多芬以他的整個的生命和熱情從事音樂創(chuàng)作,音樂在貝多芬的筆下和心里,已經(jīng)成為生命的象征,而樂隊只能奏出有聲的音符,卻不能完美傳達心靈的律動和生命的節(jié)奏,即貝多芬心里的音樂。 7. 言之有理即可。
七. 開放題,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677069.html
相關(guān)閱讀:初二《第一次真好》教學案閱讀(附答案)
《幼時記趣》綜合能力測試(附答案)
比較閱讀《愛蓮說》《陋室銘》(附答案)
古文對比閱讀《岳陽樓記》《醉翁亭記》
初二下文言文復習整理《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