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致水鄉(xiāng) | 安徽查濟古村
想看古香古色的徽派建筑,不一定非去宏村,(小屁菇就是清明去宏村的,人暴多,而且商業(yè)氣息太重)查濟就是一處被世人遺忘的皖南古民居,綿延十里,老房子多到壯觀。古村盡頭是青山和田野,鋪滿了藤蔓的石橋、臨水濯衣的婦人、路旁寫生的學(xué)生,構(gòu)筑了一幅別致的水鄉(xiāng)畫卷。
在黃山山脈北部的群山之中,在太平湖北岸,深藏著一個令人稱奇的古村落——查濟。這里的“查”念“zha”,而不是“cha”。這里的大部分人,都姓查。 一座座小橋,潺潺的流水,鱗次櫛比的古民居,莊嚴肅穆的祠堂,巍巍聳立的寶塔,飄逸的涼亭,生命力極其旺盛的古樹,閑散安逸的村民,一座散發(fā)著古樸典雅氣息的古村落,以其獨特的魅力,一下子攫住了人的心靈。它的規(guī)模之大,在皖南堪稱第一,也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古民居群之一。它破敗頹廢的滄桑之美,能讓人看見中國鄉(xiāng)村時代輝煌的歷史。
地址:安徽省宣城市涇縣厚岸鄉(xiāng)(現(xiàn)已合并到桃花潭鎮(zhèn)),位于涇縣縣城西南的涇縣、太平、青陽三縣交界處。
古村看點:
四門三塔
查濟民居的外形全是青磚黑瓦,并非是古代查濟人沒有財力或不具審美意識,明清時期,查濟人多在外經(jīng)商.不乏富商巨賈,且查濟文風(fēng)極盛。查濟村周圍有四門三塔:鐘秀門、平嶺門、石門、巴山門;如松塔、青山塔.巴山塔。古樸典雅。這三座塔就是查姓家族為振興查濟文風(fēng),而于清嘉慶年間資興建的。查濟人查秉鈞、查春如更是清代書畫名家。
雕刻藝術(shù)
古雕、磚雕、木雕在查濟隨處可見。門窗扇格的木雕、廳堂柱礎(chǔ)的石雕、門樓門匯的磚雕,均繁刻精鏤,玲瓏剔透、畫面各異,或花鳥、或禽獸、或人物,無一不栩栩如生。
建筑結(jié)構(gòu)
房屋結(jié)構(gòu)為多進式,或三進、或四進,進間有“四水到堂”式的天井,沿天井二摟廊廓置有“美人靠”;條石砌就墻基,柱基為圓形雕石,墻體青磚、屋上黑瓦。傳統(tǒng)的雙披屋頂半掩半露,躲在重重疊疊的山墻后面。高出屋頂?shù)纳綁瓤勺柚够饎萋樱志叻辣I作用。山墻造型豐富,有云形、弓狀、階梯式等,墻頭呈翹首長空的馬頭狀。
建筑代表
在查濟幾乎所有的明清建筑都雕粱畫棟,翹角飛檐,其中德公廳屋、誦清堂、愛日堂等 住宅更是高大宏偉、結(jié)構(gòu)精致。尤以德公廳屋四柱三層牌坊式門樓,五朵斗拱屋面,略帶翹角分三層覆蓋門樓,古樸典雅、雄渾大方。背面以鏤雕手法雕出二龍戲珠、丹鳳朝陽、魚躍龍門、獅子滾繡球等吉祥圖案,手法嫻熟精美。
村落布局
中國封建社會對色彩的使用有著極其嚴格的等級區(qū)分。平民百姓,縱使有萬貫家私,也絕不允許在住宅上使甩各種金碧輝煌的彩畫與裝飾。 所以查濟人不能把住宅裝潢得五彩紛呈。但“堤內(nèi)損失堤外補”。雖然住宅是統(tǒng)一的青磚黑瓦,但聰明的查濟人巧妙布局,“依山造屋,傍水結(jié)村”,民居的分布格局巧妙地運用中國古典園林藝術(shù)的借景、對景等手法,形成“門外青山如屋里,東家流水入西鄰”的“天人合一”的格局。房屋間有街巷相通,岑河、許河、石河三水臺一的查濟河逶迤穿村而流,石渠繞每家每戶而過;查濟河因落差較大,清澈的河水迭瀑式地流淌,沿河錯落有致地建有多道拱石橋、板石橋、洞石橋,將兩岸民居相連。飽經(jīng)滄桑的石橋,藤蘿纏繞,遠望猶如碧玉橫架水上,與兩岸青磚黑瓦遙相呼應(yīng)。
橋廟祠堂
據(jù)說,查濟村原有108座橋、108座廟、108座祠堂。 時至今日,查濟村雖歷經(jīng)百年風(fēng)雨治桑,不復(fù)有往日風(fēng)采,卻仍存有紅摟,天申、靈芝等15座橋和10余座祠堂、廟宇,其中規(guī)模較大的寶公祠、洪公柯、二甲祠中的鎦金飛檐、雕粱畫棟中不難想見查濟村“三水村中流,三塔拱四門,石橋跨河溪,兩岸古建群”的昔日風(fēng)貌。
周邊景點
桃花潭、章渡古鎮(zhèn)都在涇縣境內(nèi),與查濟相隔不遠。
桃花潭
位于涇縣以西40公里處,南臨黃山、西接九華山,與太平湖緊緊相連,因唐代詩人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首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而名揚天下。
章渡
青弋江西畔的章渡是個老鎮(zhèn),古風(fēng)古韻十足,自古西來第一鎮(zhèn)!章渡的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即在此設(shè)埠置州,曾管轄三縣。唐代大詩人李白游歷涇縣時,曾譽章渡為皖南山區(qū)之“西來一鎮(zhèn)”。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682668.html
相關(guān)閱讀:初中地理教學(xué)生本課堂構(gòu)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