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主要以游離態(tài)存在于自然界中,它總以自己的光澤吸引著人們,所以,黃金是人類最早發(fā)現(xiàn)和利用的金屬之一,一向被稱為“金屬之王”。耀眼的金黃色,使黃金具有美麗的外表;稀少的產量,使黃金成為古今中外引人注目的金屬。
黃金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比重大而硬度小,它的比重高達 19.37,1kg黃金的體積,只相當于每邊長 3.71 厘米的立方體。黃金很軟,用指甲都可以在它表面劃出痕跡。黃金的熔點比較高,達到 1065℃,因而有“真金不怕火煉”之說。黃金還不會腐爛,化學性質十分穩(wěn)定,從低溫到高溫,從室內到室外,從地下到地上,一般不氧化,也不溶于一般的酸和堿,但王水卻是它的“克星”。(注:王水是 1 份濃硝酸和 3 份濃鹽酸的混合液,腐蝕性極強,能溶解金、鉑和某些在一般酸類中不能溶解的金屬。)
不僅如此,黃金的延展性和可鍛性很高。例如用 1g 黃金可以拉成 4km長的金絲,或者壓成厚僅十萬分之一毫米的金箔 28 平方米,也就是說,黃金壓成的最薄金箔,十萬張才一毫米厚。黃金還具有良好的導熱性以及比許多金屬都高的導電性。
正因為黃金有這么多與眾不同的個性,再加上它在自然界的出產數(shù)量很少,所以使其有極高的身價和廣泛的用途。
黃金在傳統(tǒng)上主要是用來作為貨幣和制造裝飾品。黃金制的裝飾品除各種首飾如戒指、項鏈、手鐲等外,還用于建筑物上的描金、貼金及鎦金,由于黃金不氧化,所以能經久不變。如大家都熟悉和敬仰的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上面的題字即經過餾金,這些字雖經長期的雨淋日曬,但仍然金光閃閃。
黃金還用于器皿裝飾、鑲牙、筆尖、獎章等。
黃金最突出最重要的用途之一,就是由于其出眾的品性、艷麗的光澤、稀少的產量而被用作穩(wěn)定貨幣。但黃金作為貨幣流通時,遇到的突出問題就是容易磨損,據(jù)此人們便想出了日常用較便宜的銀幣、銅幣及紙幣的辦法。紙幣剛開始使用時,為了取得使用者的信任,就規(guī)定它代表一定量的黃金,并在必要時,可以憑紙幣向銀行兌現(xiàn)黃金,這叫“金本位制”。雖然目前世界各國仍都用紙幣,金本位制也由于通貨膨脹而不復存在了,但黃金儲備的數(shù)量,仍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標志。黃金在世界經濟中仍然起著重大的作用,它是目前國際貿易的重要支付手段,是對外貿易的后盾,比任何外匯更可靠。也就是說,直至今天,黃金仍然是財富的象征。
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特別是 20 世紀 50 年代以來發(fā)生的,以微電子技術的發(fā)展及其普遍應用為主要標志的新的技術革命,使黃金廣泛地應用于工業(yè)及新技術領域。比如作為焊接材料用于火箭、噴氣發(fā)動機、超音速飛機、核反應堆等需要在高溫條件具有高強度、高抗氧化能力部件的接縫和接點,用作高精密儀器電子部件和導線以確保指令傳送不產生 1 毫秒的中斷。在機械工業(yè)中,黃金與其他金屬的合金因具有較高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而被廣泛使用;黃金還被用于作各種儀表關鍵性零件的抗腐鍍料。在石油化工中,黃金的放射性同位素被用來代替鉑作為催化劑,它能提高燃料的燃燒率 50 %。
黃金還被用于生產人造纖維的抽絲模。
黃金在目前最引人注目的用途之一,是在宇宙飛行員的衣服上和救生索上鍍上一層不到萬分之二毫米厚的黃金,就能使宇航員免遭輻射和太陽熱量的危害。它用于消防隊員的面罩上,可防止面部受到高溫的烤傷而又不妨礙視線。
黃金還可以用作盛裝腐蝕性氣體的高壓容器的里襯。它能測量最高和最低溫度,能潤滑機器的靈敏的活動部件。
建筑業(yè)上,黃金用于摩天大樓的窗戶上,能使照射進來的陽光不刺眼,它還既能阻擋室外的熱輻射,又能反射室內的暖氣,這樣就可節(jié)約用于空調和熱力的開支。此外,黃金還可以治療某些種類的風濕性關節(jié)炎。
我們相信,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黃金的實用性將會得到更充分的發(fā)揮。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金礦物共約 40 余種。黃金的礦床一般分為巖金和砂金 2 大類。巖金的形成與火山活動及巖漿活動有關,它是黃金的原生礦床。是由地殼內部含金元素的巖漿,在地質歷史時期因地殼運動上升,充填于地表巖石的裂隙中冷卻凝結聚集而成。砂金則是含有巖金的巖石受到外力的風化破壞后,在被流水搬運過程中,黃金由于比重大而在特定的區(qū)域沉積下來后,在微生物活動的影響下而形成的次生礦床。
前面我們說過,黃金之所以貴重的原因之一是產量比較稀少。其實,地殼中黃金的絕對數(shù)量并不算太少,例如從地表到地殼 1km 的深處,黃金的總量估計不低于 50 億噸。也就是說,黃金之所以產量少,是因為黃金分布太分散了而無法提煉的緣故。
人類發(fā)現(xiàn)黃金已有約 6000 年的歷史,從那時到現(xiàn)在,估計已開采了 9 萬噸左右。我國大約在 4000 多年前的夏朝就已開采和使用黃金,到漢朝時已有相當可觀的產量。
我國是黃金資源相當豐富的國家。我國絕大部分地區(qū)都具備黃金的生成條件,目前初步查明,全國有 27 個省區(qū)均有黃金礦點分布。已發(fā)現(xiàn)有黃金資源的縣約有 1000 個,采金的縣達 400 多個。省區(qū)中以山東、黑龍江、湖北、河北、河南、廣西、西藏、四川、陜西、云南和新疆等省區(qū)最為集中。我國已探明金礦儲量居世界第四位,近年來我國的黃金產量居世界第四位,已成為亞洲地區(qū)重要的黃金生產國。經過多年的勘探開發(fā)和建設,目前,膠東、豫西、黑龍江、陜甘川交界處,已成為我國主要的黃金生產基地。其中,膠 東已成為我國探明儲量最多,生產規(guī)模最大,開發(fā)遠景最好的黃金生產基地,該地區(qū)已探明的黃金儲量占全國的 1/4,黃金年產量占全國的 1/3,被譽為我國的“黃金之鄉(xiāng)”。特別是具有“金城天府”之稱的膠東招遠縣,是我 國目前年產黃金最多的縣,該縣的玲瓏金礦是我國目前最大的金礦。此外,像黑龍江的嘉蔭縣和呼瑪縣、新疆的阿勒泰等地也是全國聞名的黃金生產地。
由此可見,自古以來黃金就是財富與權勢的象征。在科技迅速發(fā)展的今天,它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我國經過多年的勘探與開發(fā),已成為世界上主要的產金國之一。
地理網(wǎng)有全面的地理知識,歡迎大家繼續(xù)閱讀學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690339.html
相關閱讀:《中原經濟區(qū)規(guī)劃》獲批 邯鄲將被打造為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