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歷史課本插圖在教學中的作用】歷史新課標指出,要“注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應積極運用教學掛圖、幻燈、投影、錄音、錄像、影片、模型等,進行形象直觀的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淺談歷史課本插圖在教學中的作用
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摸索,深感課本插圖這一直觀教具在歷史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激發(fā)興趣,加深理解
由于歷史課內容紛繁復雜,年代、人名、史實頗多,學生很難記住。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更深刻地理解和記憶教材中的史實和結論,除了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啟發(fā)的方法外,使用歷史插圖進行教學,可以給學生一個深刻的印象。如在講唐朝民族關系《和同為一家》一課時,教師可使用 “唐朝邊疆各族分布圖”,每講一個民族,就示意學生用不同顏色的小紙片帖在圖上對應民族的位置,并注上該民族首領及其演化后的民族名稱,同時用紅筆標出唐都長安,這樣,唐朝與周邊各族的位置關系便一目了然。利用這張圖進行師生互動,很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形象記憶,多數學生能較好地掌握教材內容。
二、陶冶情操,促進德育
在歷史教學中,進行歷史知識的傳授并非歷史教學的最終目的,我們還必須充分發(fā)揮歷史教學的德育功能,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運用插圖進行教學,可以增強教學感染力,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對學生進行生動形象的愛國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如在講火藥、火器發(fā)明時,教師可指導學生感悟課本上的“火箭”插圖,并啟發(fā)學生認識到今日的火箭發(fā)射原理,實際上就來源于宋代的火器。14世紀火藥傳入歐洲,改變了中世紀的戰(zhàn)爭模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打開了封建城堡,加速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大大推動了社會進步。從而,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學生也因此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三、培養(yǎng)能力,提高素質
1、培養(yǎng)學習遷移能力
教育學認為,學習遷移是指已經學得的知識、技能對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所產生的某種影響,其中對學習新知識、新技能起促進作用的叫“正遷移”。教師可以利用插圖來培養(yǎng)學生這種遷移能力。 以《彼得一世》這幅插圖為例,教材內容雖已表明:他是俄國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增強了俄國經濟、軍事實力,鞏固了專制統(tǒng)治,使俄國一躍成為歐洲的強國,為進一步對外擴張創(chuàng)造了條件。但僅此還顯得不夠,教師應適時引導學生通過識圖、解圖來實現知識的遷移──不難看出,彼得一世剛毅、果斷的氣質躍然紙上,實際上他一生的歷史活動是深受這種個性影響的。通過感知插圖,學生加深了對彼得一世義無反顧、大刀闊斧的改革精神的理解。
2、培養(yǎng)分析比較能力
許多歷史特征是相比較而存在、相比較而認知的,所以,比較和鑒別在教學中被大量采用。而教材中的許多插圖恰好為歷史比較法的實踐運用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利用插圖進行對比,可以使學生更直觀地認識事物的內在特征及其本質區(qū)別。如在《世界歷史》第二冊中,關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fā)展不平衡”一節(jié),教師可讓學生先對比本課中的兩幅扇形圖,會很自然地得出美、德經濟發(fā)展迅速,英、法相對緩慢的結論;然后再引導學生觀察兩幅柱狀圖 初中學習方法,又很容易地分析出英、法經濟發(fā)展緩慢的原因,從而加深學生對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fā)展不平衡性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
3、培養(yǎng)歷史想象能力
趙恒烈先生認為:“合理的想象在嚴肅的歷史科學中不僅是允許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教材中的許多插圖為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比如董希文的《開國大典》,它藝術地記錄下了1949年10月1日那一瞬間激動人心的歷史,完美地再現了新中國誕生的輝煌。教師引導學生仔細品味此圖,便會有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之感,學生的歷史想象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
基于上述分析,筆者認為,運用插圖開展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生熱情、發(fā)展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等方面具有獨到的優(yōu)勢,如果我們能改變當前歷史教學中“重文輕圖”的思想觀念,深入探討利用插圖培養(yǎng)學科能力的實現形式,無疑將為提高中學歷史教學水平開辟一方新的天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69840.html
相關閱讀:2018中考歷史復習重點:國際工人運動和馬克思主義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