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多媒體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數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1. 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意義

數學是研究客觀物質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它具有概念抽象、邏輯嚴密和應用廣泛的特性。初中數學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學好當代社會中每一個公民適應日常生活、參加生產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須的代數、幾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一步培養(yǎng)運算能力,發(fā)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使他們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并逐步形成數學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多媒體集視聽于一體,用鮮明形象、圖文并茂、影音交融的演示,能促使學生的各種感官協調作用。結合數學的特性與多媒體的特點,為更好地達到初中數學的教學目標,將多媒體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能夠解決許多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不能夠解決或不能很好解決的問題。特別是當教師能夠正確、合理地選擇和恰當運用多媒體時,能有效擴充信息,加大課堂容量、節(jié)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能更大限度地發(fā)掘學生的潛在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有利于呈現過程,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引導學生克服學習障礙。有利于揭示規(guī)律、拓展內容、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高速度、高效率地獲得數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探究數學問題的能力,能發(fā)展學生思維,進而促進創(chuàng)新教育的有效實施。

2.初中數學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

(1)、運用多媒體,有效提高學生思想品德素質。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例如:在《幾何》的多邊形教學課中,將五星紅旗上的五角星投影出來,都是些美麗的幾何圖案,讓同學們知道祖國不但繁榮昌盛,就連祖國的象征標志也美觀大方。在《直角三角形》一課的教學中,將《勾股定理》的史話資料和幾何圖案制成課件放映出來,讓學生知道我國的歷史悠久,我們的知識是從書本里、課堂上和生活中得到的,要成為二十一世紀的建設者,我們的知識還遠遠不夠,我們要共同努力,發(fā)奮學習。從而滲透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思想教育。

(2)、運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一堂高質量的課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便是其中之一。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在學習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這就要求教師深鉆教材、有計劃、有目的地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比較具體地感受到所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從而產生多種多樣的學習需要,并促進這些需要轉化為正確的學習動機,這樣才能使學生始終保持自覺的、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在初中圖形欣賞教學中,可設計用多媒體展示現實生活中許多常見的精美圖案,讓學生體會幾何圖形的美,同時使學生領會到幾何圖形的實用價值,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然后,讓學生運用學過的點、線、面、體知識,動手設計并繪畫一幅美麗的圖案(形式不限,如果能給圖案賦予一定的意義更好)。 (3)、運用多媒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引導學生克服學習障礙。

初中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這就構成了學生思維的形象性與數學的抽象性之間的矛盾。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實現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促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是決定學習效果的關鍵。如教學平移、旋轉、軸反射等幾何變換時,在電腦上動畫演示圖形變換比在黑板比畫易懂直觀得多。幾何圖形的變換在數學教學中有著重要位置,通過圖形的變換,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可以促進學生思考,鍛煉學生的思維。如在學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節(jié)中,可設計如下內容的多媒體。△abc中,∠bac=90°,ab=ac,mn是過點a的直線,bd垂直于mn,ce垂直于mn,問題1:bd和ae相等嗎?如相等,請證明,如不相等,請說明理由。de、bd、ce三者之間有何關系,請證明。問題2:如果mn繞著點a旋轉,旋轉到與bc相交的位置,此時,de、bd、ce三者之間有何關系,請做出合理的解釋。當然,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很多,課件的設計也要根據具體的數學問題進行設計,以求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3. 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注意問題

(1)、應與數學的學科特點相結合,突出數學的思維特點。

數學科學的特點是邏輯性強,涉及三維空間問題,動態(tài)過程問題等抽象思維要求高。傳統(tǒng)教學手段以靜態(tài)為主,很難在課堂上利用黑板將這種復雜的情景展示出來,更不用說借助情景來分析。正是因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觀、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進一步增加了學生理解和掌握的難度,為此成為教學中的難點。多媒體教學進入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尤其是計算機能進行動態(tài)的演示,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tài)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這個特點可處理其他教學手段難以處理的問題,并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幫助教師化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698632.html

相關閱讀:關于初中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