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情境體驗教學策略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


一、利用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

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有很多,想要增強學生的課堂體驗,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情境創(chuàng)設中來是一種很好的嘗試。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表演的形式將很多知識要點表達出來。這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教學氛圍,這種趣味化的教學活動往往也深受學生們喜愛。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內容來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形式,讓學生們主動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來編排一些有意思的小節(jié)目,也可以給予學生們一些好的建議,讓他們將一些不容易理解的知識要點以表演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這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的參與,也能夠將很多知識要點豐富化與生動化,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吸收。如在學習地球自轉公轉時,可以讓一個學生扮演地球,另兩個學生扮演太陽和月亮,在學生的背部貼上標識,讓其他觀看的同學能更好地辨識他們各自的角色,并指導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太陽、地球、月球的運動。在整個角色扮演的過程中,當三位同學的表演情緒都十分飽滿,且能夠認真正確地表現(xiàn)三者間的運動方式與相互影響的關系時,這將會讓課堂教學更為生動,同時也能讓其他學生通過看、聽以及感受現(xiàn)場氣氛增加對這部分教學內容的印象。當然,像這樣的一種情景體驗教學不僅在這個章節(jié)內容里可以采用,只要是不過于復雜的角色扮演,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都可以嘗試。通過表演的形式不僅能夠給學生創(chuàng)設非常靈活生動的課堂氛圍,也能夠深化學生對相關教學內容的理解與認知。

二、利用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

利用圖片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一種很常用的方式,這種方法對于地理課程的教學也能夠起到重要的輔助功效。地理課程的教學內容豐富多樣,尤其是涉及到對不同地理位置的風景、生活習俗以及文化特征的描述的內容時,如果只是透過文字內容的介紹,學生們對這些教學內容的理解往往會十分淺薄。圖片的引入則能夠很好地改善這種教學局限。尤其是隨著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不斷深入,這給圖片展示提供了很好的基礎。教師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找到一些有代表性的圖片給學生們賞析,這不僅能夠為知識教學提供重要的輔助功效,這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方式,能夠極大地增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體驗。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隨時借助互聯(lián)網來找到需要的教學圖片。如在百度中輸入韓國美圖、澳大利亞風景、印度生活等關鍵詞,立刻會獲取大量的來自這些國家的氣候特征、地理環(huán)境以及風土人情的圖片,這樣便能夠更好地切入教學知識點。此外,從圖片里學生還能夠直觀地觀察出特定的地理位置所具有的特定氣候。當然,也可以借用網絡上的一些旅游宣傳片,通過圖片、短片欣賞不僅能夠深化學生對于這些地理知識的認知,也能夠讓他們對世界各地的風景和異國風情更感興趣,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地理學習興趣。

三、利用詩詞創(chuàng)設情境

利用詩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也是一種很值得嘗試的教學模式,這將會帶給學生們不一樣的課堂學習體驗。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很有代表性的詩詞作品,在品讀中挖掘詩詞涵蓋的一些地理知識,并引導學生對這些知識展開剖析。這不僅是一種非常靈活的知識呈現(xiàn)模式,也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與知識的提煉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以詩詞為參照來提出一些啟發(fā)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尤其是其中反映出的一些典型的地理學知識。利用詩詞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不僅是一種十分新穎的教學方式,這個過程也能夠很好地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讓他們對相關的地理知識有更為牢固的掌握。例如陳毅寫的詩句《贈緬甸老友》節(jié)選:“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我汲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連,依山復靠水。山山皆北向,條條南流水”。根據這個詩句可以從中獲取一些重要的信息,教師可以以這些內容為依據向學生提問:緬甸友人居住在哪一個城市?文中提到的“江”和“川”指的是哪條河?詩句中“依山復靠山,山山皆向北,條條向南流。”反映的具體情況是:東南亞中南半島上山脈、大河多由向延伸,具有山河分布的特點。其中的部分詩句還適合贈送給哪些國家的人?這些問題不僅非常深入地對詩句展開了剖析,對于詩句中蘊含的地理學知識也有著十分深入的挖掘。以這樣的教學形式不僅能夠帶給學生不一樣的學習體驗,也能夠很好地豐富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在初中地理課程的教學中,情境體驗的教學策略能夠很好地發(fā)揮其教學優(yōu)越性。無論是以學生的表演來創(chuàng)設情境、借助圖片來營造情境還是通過詩句來創(chuàng)造情境,都能夠極大地豐富課堂教學,并且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通過這些多樣化的教學形式不僅能夠帶給學生不一樣的學習體驗,也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698788.html

相關閱讀:初中地理知識點總結之日本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