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溶解度》是初中化學這一門科目的比較難學的知識點,中國教育在線整理了初中化學溶解度相關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固體物質的溶解度
。1)定義:一種物質溶解在另一種物質里的能力叫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與溶質和溶劑的性質有關。根據物質在20℃時溶解度的大小不同,把物質的溶解性通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難溶等概念粗略地來描述。
。2)固體的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溫度下,某固體物質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所溶解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
在理解固體的溶解度概念時,要抓住五個要點:
①“在一定溫度下”:因為每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有一個對應的定值,但這定值是隨溫度變化而變化的,所以給某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時,必須指出在什么溫度下的溶解度才有意義。
②“在100g溶劑里”:溶劑質量有規(guī)定的值,統(tǒng)一為100g,但并不是100g溶液,在未指明溶劑時,一般是指水。
、“飽和狀態(tài)”:所謂飽和狀態(tài),可以理解為,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溶質的溶解達到了最大值。
④“所溶解的質量”:表明溶解度是有單位的,這個單位既不是度數(shù)(°),也不是質量分數(shù)(%),而是質量單位“g”。
、“在這種溶劑里”:就是說必須指明在哪種溶劑里,不能泛泛地談溶劑。因為同一種物質在不同的溶劑里的溶解度是不相同的。
。3)影響固體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溶質、溶劑本身的性質。同一溫度下溶質、溶劑不同,溶解度不同。
、跍囟鹊母叩鸵彩怯绊懭芙舛却笮〉囊粋重要因素。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不同而不同。大多數(shù)固態(tài)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升高;少數(shù)物質(如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也有極少數(shù)物質(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
。4)固體物質溶解度的計算
a根據:溫度一定時,飽和溶液中溶質、溶劑的質量與飽和溶液質量成正比。
b基本計算公式:若設溶解度為S,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為A,溶劑質量為B,溶液質量為C(均以克為單位),則有:
S/100=A/B 即 S=A/BX100g
演變公式有:①A/C=S/100+S ②B/C=100/100+S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704225.html
相關閱讀:托馬斯?羅伯特?切赫的概述及其研究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