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個世紀(jì)前,爪哇有個酋長用涂有一種樹的乳汁的針,刺扎"犯人"的胸部作實驗,一會兒,人窒息而死,從此這種樹聞名全世界。我國給這種樹取名叫"見血封喉",形容它毒性的猛烈。它體含白色乳汁,汁液有劇毒,能使人心臟停跳眼睛失明。它的毒性遠(yuǎn)遠(yuǎn)超過有劇毒的巴豆和苦杏仁等,因此,被人們認(rèn)為是世界上最毒的樹木。
相傳在西雙版納,最早發(fā)現(xiàn)箭毒木的汁液含有劇毒的是一位傣族獵人。這位傣族獵人在一次狩獵時被一只狗熊緊逼而被迫爬上一棵大樹,而狗熊也跟著爬上樹來。獵人折斷一枝杈刺向狗熊的嘴里。奇跡發(fā)生了,狗熊立即倒斃。從那以后,西雙版納的傣族獵人在狩獵前,常把箭毒木的汁液涂在箭頭上,制成毒箭來對抗猛獸的侵害,凡被獵人射中的野獸,只能走上三五步就會倒斃。每逢人們提到箭毒木時,往往是"談樹色變",把它稱為"死亡之樹"。
箭毒木是一種?浦参。傣語叫"戈貢",是一種落葉喬木,樹干粗壯高大,樹高達(dá)45米,樹皮很厚,既能開花,也會結(jié)果;果子是肉質(zhì)的,成熟時呈紫紅色。
箭毒木的桿、枝、葉子等都含有劇毒的白漿。用這種毒漿(特別是以幾種毒藥摻合)涂在箭頭上,箭頭一旦射中野獸,野獸很快就會因鮮血凝固而倒斃。如果不小心將此液濺進(jìn)眼里,可以使眼睛頓時失明,甚至這種樹在燃燒時,煙氣入眼里,也會引起失明。過去獵人們用這種毒汁涂在箭頭上,被射中的獵物,很少能活到5秒以上的,故當(dāng)?shù)孛裰V云:"七上八下九不活",意為被毒箭射中的野獸,在逃竄時若是走上坡路,最多只能跑上七步;走下坡路最多只能跑八步,跑第九步時就要斃命。人身上若是破皮出血,沾上箭毒木的汁液后,也會很快死亡。用毒箭射死的野獸,不管是老虎、豹子,還是其他野獸,它的肉是不能吃的,否則,人也會中毒而死去。因此,西雙版納的各少數(shù)民族,平時狩獵一般是不用毒箭的。見血封喉的毒液的成分是見血封喉甙,具有強(qiáng)心,加速心律、增加心血輸出量作用,在醫(yī)藥學(xué)上有研究價值和開發(fā)價值。
見血封喉雖有劇毒,箭毒木樹皮厚,纖維多。它的樹皮纖維柔軟而富彈性,是做褥墊的上等材料。西雙版納的各族群眾把它伐倒浸入水中,除去毒液后,剝下它的樹皮捶松、曬干,用來做床上的褥墊,舒適又耐用,睡上幾十年也還具有很好的彈性。
箭毒木是稀有樹種,分布在云南和廣東廣西等少數(shù)地區(qū),在東南亞和印度也有,是我國的熱帶雨林的主要樹種之一。隨著森林不斷受到破壞,植株也逐年減少。
地理網(wǎng)有最全面的地理知識,歡迎大家尋找更多對您有幫助的知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720592.html
相關(guān)閱讀:淺談人文地理的記憶方法